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智慧医疗装备产业 助推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知识产权保护激发新质生产力创新活力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第006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智慧医疗装备产业 助推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知识产权保护激发新质生产力创新活力
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5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发展智慧医疗装备产业 助推培育新质生产力

严艳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重庆立足自身医疗装备产业基础和现实条件,发挥技术创新和市场优势,加快发展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助推培育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发展智慧医疗装备产业的现实意义

  医疗装备产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事关健康中国和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加快发展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重要性看,智慧医疗装备产业涉及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生命科学、医疗器械、AI及机器人等产业,是重庆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领域。从必要性看,发展智慧医疗装备产业有助于传统医疗装备企业转型升级、智能终端和软件信息等企业延伸布局,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不均、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就医成本较高等难题。从可行性看,重庆正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疗资源富集、应用场景丰富、产业体系完善,具备智慧医疗装备研发、生产和应用的良好基础。从紧迫性看,国内外纷纷加大对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布局、创新、人才等的支持力度,重庆亟需抢占市场先机,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为我国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贡献更多重庆力量。

  重庆发展智慧医疗装备产业的基础条件

  经过多年发展,重庆医疗装备领域已初步构建起前端研发联动、后端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形成了众多细分领域的产品体系,为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工业基础和发展环境。一是体系健全,形成体外诊断、高值耗材、医疗设备三大板块3335个产品,拥有医疗装备企业401家。二是增长较快,重庆医疗装备产业规模从2020年的88.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7%,2022年,重庆获批上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400余个。三是创新引领,集聚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医疗器械质量检验中心规模和检测项目数量居全国前列,山外山、金山科技入选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四是技术领先,研发全国首个人工心脏、全球第一台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填补国内POCT检测市场空白的多种病原体检测试剂盒等“首创”产品,在体外诊断、高值耗材、医疗设备等重点领域具备一定技术和市场优势。

  总体来看,重庆医疗装备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但对标先进地区,对照产业发展需要,重庆医疗装备产业还存在产业规模不大、聚集度不高、龙头企业支撑不足、医工协同创新不强、发展环境不优等困难和挑战,亟需向智慧医疗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发展智慧医疗装备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是研究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结合落实国家《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编制重庆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绘制体外诊断器械、医疗机器人、植介入器械等智慧医疗产品技术路线图。在政策支持上,根据研发、临床试验、注册申报、CMO/CDMO等不同阶段需求,形成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在组织协同上,由市级相关部门联合组建工作专班,制定细分配套措施,推动企业生产、市场监管、标准制定、应用服务全贯通。

  二是加快形成“拳头产品”,夯实产业发展新支撑。聚焦重庆特色优势领域,绘制重点产品技术路线图,落地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推动原有产品智慧化升级、新研产品规模化生产,争取形成一批国产替代化、国内外技术领先的拳头产品。如在体外诊断器械领域,重点推动血糖连续监测、多重微生物检测、药敏检测等新产品开发、产业化生产,尽快完成国产化替代;在医疗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腹腔镜机器人、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康复机器人等产品,争取实现单个产品突破十亿级规模。

  三是壮大龙头企业集群,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制定智慧医疗装备企业培育目录,支持山外山、海扶医疗、中元汇吉、金山科技等头部企业突破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产业链资源,向远程医疗、智慧医疗、居家社区康养等新模式延伸布局。遴选创新实力强、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高的高成长性企业,加大对创新孵化、成果转化、股改规范、IPO上市等关键环节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更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龙头企业、链主企业。

  四是推动产学研医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支持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检测机构组建医疗器械临床联盟,常态化举办“企业、医疗、医保面对面”“工厂、医院手牵手”“医学专家、企业工程师心连心”等医工合作对接活动,推动创新与临床需求相结合;鼓励链主企业组建产业链研究院、打造创新医疗器械CDMO赋能平台,为医疗装备企业提供一站式委托研发生产服务。推动建设智慧医疗装备企业孵化器、加速器,深化医工交叉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构建“技术创新—产品研制—临床评价—示范应用—反馈改进—迭代升级”创新体系。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检验检测机构、中试平台等研发生产服务机构,提升重庆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全链条服务能力。

  五是构筑多元投入“资金池”,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鼓励龙头企业、社会资本、国有投资企业共同搭建专业投资平台,积极投资市内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公司,发掘具有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潜质的优质项目种子,争取孵化更多有影响力、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支持市级产业投资基金参与建设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子基金,对科技研发、转化应用、市场开拓等重点阶段注入资金支持,持续激发产业链创新活力。

  (作者系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本文为中国工程院学部重大项目:2023-XBZD-19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