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院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西部大开发整体格局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打造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西部标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
第005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以“研究院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西部大开发整体格局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快打造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西部标杆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5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以“研究院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吴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双轮驱动,要锚定“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探索以产业生成为导向的“研究院经济”,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实践样本,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构建“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产业基金”的“研究院经济”体系,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产业生成样本。“研究院经济”坚持产业发展、企业生成的市场导向,以重大原创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打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全链条通道,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不断提升产业本地生成能力。一是建立“综合型+专业型”研究院矩阵体系。加快建设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龙头,重点工业大区专业研究院为依托,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等各类产业孵化研究院联动的矩阵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孵化生成“硬科技”企业。二是建设“三生共融”的产业园区。打造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备、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中小企业生态家园,为孵化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发展空间,促进初创型企业由“小苗”向“小树”转变。三是完善“多层次”产业基金体系。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体系,联动风险投资、金融机构等,形成覆盖天使、VC、PE等的全链条产业基金投资矩阵体系,发挥“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关键作用。

  以“研究院经济”解决从科技攻关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四大瓶颈掣肘。一是解决转化成功率不高难题。聚焦“筛选引入、技术审查、专家审查、知识产权评估、投资审查”等关键步骤,构建多维度科技成果筛选引入评价体系,精准筛选科技含量高、成熟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高价值科技成果,大幅提高成果转化成功率。二是解决工程化熟化难题。高效整合研发设计、试验试制、检验检测等设备资源,打造不同细分领域的共享中试平台,组建由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领衔、资深工程专家参与的专业中试团队,打通“研发—中试—生产”的完整产品技术创新链。三是解决管理经验不足难题。指导孵化企业建立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公司运营“四大体系”,同步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质量风险管控、市场风险管控“三大”风险管控机制,推动初创企业顺利穿越“达尔文之海”、渡过“至暗时刻”。四是解决孵化资金短缺难题。通过研究院领投,带动各类产业基金、社会资本跟投,撬动聚集更多孵化资金,开辟基金接续投资、龙头企业并购、IPO上市等多种路径,满足孵化企业从初创到成长、成熟的各阶段资金需求。

  建设“研究院经济”三种模式,纲举目张加快形成高效能成果孵化体系。锚定“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方向,支持以政府平台、高校院所、大型企业为主导,打造三种“研究院经济”模式,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效能。一是打造政府主导的产业生成类研究院。聚焦全市产业链短板弱项和缺失环节,定向筛选引进国内外颠覆性、前沿性科技创新成果,加快培育生成一批发挥“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作用的“硬科技”企业。二是打造高校院所主导的成果转化类研究院。聚焦院士领衔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院所等科研团队的高水平原创科技成果,大力推动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品的演进,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三是打造龙头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类研究院。由行业龙头领军企业结合自身需求,聚焦市场布局和行业应用,推进更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派生成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成为支持企业发展和产业壮大的新生力量。

  加强政产学研金协同,构建“研究院经济”可持续运行的四大保障机制。一是构建畅通的成果筛选机制。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需求,与优势创新主体建立高水平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机制,聚焦技术先进性、成熟度以及经济可行性、市场化前景等维度建立科技成果筛选机制,筛选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市场空间大的高价值科技成果。二是构建畅通的中试服务机制。加快建设一批“综合型+专业型”中试基地和平台,形成覆盖工程开发、技术熟化、工艺创新、产品试制、试验验证等功能的全链条中试服务能力,着力推进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商品化、市场化,夯实产业生成基座。三是构建畅通的产科金一体化机制。聚焦初创企业投融资需求,从科创信贷、科创担保、科创保险、股权投资、资本市场、政策体系和公共平台等方面,提供全周期、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金融资本有效融合对接。四是构建畅通的政策保障机制。重点围绕放权免责、中试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提供专项政策,有力支持产业生成类、成果转化类、技术创新类等专业研究院做大做强,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强大原生动力。

  (作者系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