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天的阳光,不是以万丈计,而是一米一米的。脑海中,浮现出影视剧《一米阳光》,想起那个开满鲜花的村庄,想起索桥上那柔软的云南。
重庆的春天,阳光也是一米一米的。有时候,她会轻叩南边的窗子,洒进一地碎金子。立在角落里的绿萝,立即光芒四射,令人看了又看,爱了又爱。但当我收拾好心情,准备去阳光下的公园时,她又藏在了云朵里,仿佛是故意躲着我不见。由是,我知道,春天是阳光驮来的。阳光一出来,春天就灿烂。
春上南山书院,参加红锦读书沙龙书友廖渝峰的分享,分享的题目叫《栗米阳光》。今年是他个人年度分享的第七年。七年来,他如同一米阳光,照亮着身边的书友。
提起栗米,我自然就想起丰都县栗子乡金龙寨,想起金龙寨上最好吃的栗子大米。去年“十一”,我曾驱车三个多小时,穿过重重大山,沿着奔腾不息的龙河,一路溯河而上,抵达金龙寨,目睹了传说中的栗子大米。是时,阳光浅浅地从东边探出头来,一地金灿灿的稻田就成了金色的海洋。
渝峰是位飒爽英姿的军人,近一米九的个头,绝对是玉树临风。转业后,他义无反顾投身到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中,来到了大山深处的栗子乡,担任驻乡工作队副队长。
在我心中,他像一道光。在他的办公室,挂着工作计划图,也挂着一顶草帽。我盯着这顶帽子,久久出神。心想,多少人有勇气戴上它,多少人会在风华正茂时走进这大山,多少人会爱上这故乡一般淳朴的村庄?
二
阳光眷顾的地方,定然有柔情的岁月,如歌的故事。渝峰的分享,就围绕着2023年他所经历的五个故事展开,从读书到下乡,从亲子到孝老,落脚是公益。怎么看,他都是一个温暖的小太阳,持续散发着温暖的一米阳光。
渝峰自称,自己是推销栗子大米的。去年的栗子大米得到了丰收,种粮大户却满面愁容。山中的大米如何卖出去?驻乡工作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抓在手里,扛在肩头。一场覆盖14个帮扶单位的农产品展销会由此拉开。
他来我们单位的那天,是一个寒冷的日子。风,冷飕飕地刮,人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裹紧衣服,缩起脖子。与渝峰握手的那一刻,冰凉如同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我。但展销会热火朝天,驻乡队员和乡亲们热情洋溢,我们单位的职工也纷纷下单。那场景很是令人动容,让我眼角湿润,不禁把卡刷爆。
十几天时间,辗转14个场地,订单200多万元。与此同时,驻乡工作队开发的“我在栗子有块田”小程序同步上线,出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那是驻乡工作队借助信息化手段,推销栗子大米的一次尝试。
除了助销农产品外,驻乡工作队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移风易俗、防火救灾等。渝峰说,在栗子乡,老百姓的表情包就是评判驻乡工作的晴雨表。作为驻乡队员,就要放下身段,耐住性子,耐心细致地做好老百姓的工作。
一年来,老百姓的愁容、怒容、倦容越来越少,笑容越来越多。乡村的日子越来越敞亮。
一米阳光就成了栗米阳光。
三
好的分享,是分享者和听众的双向奔赴,是一米阳光与一米阳光的彼此照耀,是一颗心与一颗心的瞬时温暖。
受到渝峰分享的启发,书友们纷纷发言,用最简短的语言,分享了最深刻的启发。而我分享的故事,据说就与南山有关。
昔日,李白携书童离开故乡江油,顺江向三峡而来,开启了自己的求仕之旅。在渝州,他谒见刺史李邕。谈论间,因不拘俗礼,放高言论,引得李邕不悦,双方不欢而散。临别,李白毫不客气地写下了《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字字千钧!
据称,此诗开创了李白豪放诗词的源头。如今,南山之巅的大金鹰,是不是就是李白笔下的“大鹏”,不得而知。但我知道,我们走在南山上的某一步,兴许可能与李白的某个脚印相重。
李白没有遇见一米阳光,想来不免遗憾。但李白留下的千古名句,却光耀千古,激励了无数人走出大山,闯荡四海。
“笔头文字挥洒出胸中兵甲,势带破竹神麾扫宇;溪畔宾朋品评着笺上辞赋,情追兰亭曲水流觞。”当书友古历朗诵出这副对联时,我就知道,春天不是一个季节,而是一种心情。心怀一米阳光,处处都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