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魂脉与根脉有机结合中推进理论创新用红岩精神筑牢青年理想信念底色加快提升中国话语国际传播效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涵育青年文化自信着力塑造适应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基层组织新形态
第009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在坚持魂脉与根脉有机结合中推进理论创新
用红岩精神筑牢青年理想信念底色
加快提升中国话语国际传播效能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涵育青年文化自信
着力塑造适应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基层组织新形态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4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响青年论坛

用红岩精神筑牢青年理想信念底色

田静 李培德

  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系统构建红岩精神育人体系。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筑牢青年理想信念底色的重要精神资源。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深刻地影响着青年信仰塑造。因此,要着力构建“理论课堂+实景课堂+数智课堂”三维驱动的红岩精神育人体系,不断筑牢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底色。

  着力构建红岩精神理论课堂。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光荣传统、成功经验,理论共识、思想共识是“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重要支撑。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力量之源、理论之基。一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融通红岩精神的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组建红岩精神研究阐释共同体、宣传宣讲人才库,打造“行走的理论金课”,让红岩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浸润青年成长成才。二要坚持以学校为牵引,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载体作用,打造循序渐进的红岩精神理论进阶课程,推动青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作用,将红岩精神的特质全方面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不断深化青年对红岩精神的理论认知与理论认同。

  着力构建红岩精神实景课堂。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红岩精神是英雄之城的精神坐标。一要将红岩精神传承弘扬融入重庆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以红岩精神为核心,以点带面串联重庆红色资源,点线联动融入重庆人文特色,打造可观可感可见的实景之地、打卡胜地。二要持续深化政校共建红岩精神“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大平台,深入挖掘红岩精神“富矿”,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教学、实践研学的重要内容,精心设计青年学习路线,让更多的青年在身临其境中感悟红岩精神。三要着力推动文化精品创作,以文化艺术创作展现红岩精神蕴藏的信仰之力。要建立健全“从上而下”有组织的创作机制,组织文化系统专业机构、专业人员,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红岩精神文艺精品,并借助高雅艺术进校园、美育浸润行动等方式,推动红岩文艺精品走近青年之身、走进青年之心。要构建完善“从下而上”自发式的创作机制,坚持青年视角与青年立场,搭建青年演绎红岩精神大舞台,出台以精品创作为导向的激励政策,充分激发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以青春叙事展现红岩精神的魅力。

  着力构建红岩精神数智课堂。“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成为数智化时代用红岩精神筑牢青年理想信念底色的重要方法。一要顺“数”而为,推动红岩精神数字化传承。立足于新时代新环境新技术要求,准确把握数字时代特征,依托VR、AR、MR等数字技术,推进红岩文化资源全域化、全形态的数字整合,打造“永不落幕”的红岩精神数字教育平台,并将其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线上资源,贯穿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各阶段、各环节;准确把握“数字化生存”下青年行为习惯之变,遵循可贴近、可交互的原则,着力推动红岩精神数字化展示、数字化体验、数字化传播,让红岩精神从历史中“走出来”、于光影中“活起来”、在青年中“火起来”。二要应“智”而动,强化红岩精神智能化体验。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融合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数字空间,促进人技融合、人机协同,打造如远程教育、远程社会服务等跨时空、跨地域的红岩精神智慧化教育产品,不断推动红岩精神传承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产生“化学反应”。

  (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