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雪:把梦想扎根在电网建设现场双向奔赴,书写更多浙商在渝兴业佳话别让“空窗期”成为求职绊脚石6号线上的“菜筐诗人”为何令人动容私域消费≠监管盲区深入实施“智能+” 打造建设类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第007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徐颖雪:把梦想扎根在电网建设现场
双向奔赴,书写更多浙商在渝兴业佳话
别让“空窗期”成为求职绊脚石
6号线上的“菜筐诗人”为何令人动容
私域消费≠监管盲区
深入实施“智能+” 打造建设类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3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6号线上的“菜筐诗人”为何令人动容

新重庆-重庆日报评论员 王瑞琳

  最近,重庆地铁故事多,而且总与菜农有关。这两天,6号线上一位挑菜筐的行吟诗人走红了。56岁的王光奎务农为生,一天卖完菜,乘地铁经过洪崖洞时,被壮观的夜景触动,于是凑到窗前吟诵,这一幕又触动了其他乘客和天南地北的网友。

  “看山城重庆,暮色苍茫,万家灯火,火树银花不夜天……”王光奎微躬着身,眺望窗外的夜色,用一口重庆话诗赞山城。这是一位普通农人,献给城市的诗意之爱。得知自己走红,他笑称过奖,自己是“一介草民,不学无术,徒有虚名,才疏学浅”。

  面对“文采飞扬”的评价,王光奎是羞涩的,因为他只有初中学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热爱阅读——从公交到田垄,再到小区花坛边,王光奎手中总有一份报、一本书。虽然经济条件一般,但他认为诗书相伴的生活幸福感很高,“只有读书的人才能明白读书的快乐”。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包容,就是既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背篓扁担。王光奎让人们看到,有一种生命的尊严,即使尘土沾襟,也依然灵魂洁净。

  有网友评论,“生活的艰辛里藏着内心的美好”。接受采访时,王光奎正在渝北一小区里卖鸡蛋,衣着朴素却整洁,上衣兜里还揣着《文摘周报》。交谈间,背篓里的鸡蛋很快就卖完了,“他卖的鸡蛋新鲜,蛋黄颜色鲜亮”,小区居民夸赞。相较于“网红”,身边人还是更熟悉边读报边卖鸡蛋的老王。

  这位“菜筐诗人”最令人动容的,其实不是吟诗作赋、出口成章,而是那凝望城市的深情、嗜书如命的热忱,是寻常之辈践行温和洁净的生活方式,是平凡个体在市井人生里炼出不凡人格。

  “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淬火”,这是另一位“外卖诗人”王计兵的诗。诗与诗之间,格律不同,质感相似——坚韧、粗粝、温暖,写诗的人都是“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认真地过着每一日。

  可以相信,广阔的城市里,一定还有许多以热爱托举生活的人。如果每个人都找到自己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让吟诗、写作或阅读,成为自己的爱好和习惯,一片土地的人文底蕴自然会涓滴相汇,奔涌成一座城市的精神河海。

  绘一幅城市精神的生动图卷,画笔握在城里的人手中。历史的风雨来路、生活的酸甜苦辣,眼中所见、心头所感,皆是明丽的颜料。落笔,就是去寻找、去思考、去表述、去践行,像王光奎一样,在耕耘和卖菜之余,找到“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为其他人带去了感动,也为城市增添了一分诗意。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