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雪:把梦想扎根在电网建设现场双向奔赴,书写更多浙商在渝兴业佳话别让“空窗期”成为求职绊脚石6号线上的“菜筐诗人”为何令人动容私域消费≠监管盲区深入实施“智能+” 打造建设类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第007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徐颖雪:把梦想扎根在电网建设现场
双向奔赴,书写更多浙商在渝兴业佳话
别让“空窗期”成为求职绊脚石
6号线上的“菜筐诗人”为何令人动容
私域消费≠监管盲区
深入实施“智能+” 打造建设类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3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空窗期”成为求职绊脚石

龙敏飞

  “公司规定,由于‘空窗期’大于3个月,招聘无法继续推进,祝顺利。”近日,李臻接到了本月第4份面试结果通知,这次依然难逃失望。今年春节后重新回到北京求职的她,已投递出上百份简历。“至今没有公司录取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简历上的‘空白’。”一年的“职场空窗期”成了李臻求职路上无法忽视的阻碍。

  长期上夜班辞职后需要休息、考研考公提升自我需要时间、生育后为照顾家庭选择居家带娃……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少求职者暂停了职业发展的步伐,选择喘口气再说。本来,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社会现象,但不料他们想重返职场时,却处处碰壁。

  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呢?因为,在一些企业老板和公司HR看来,当一个人长时间脱离工作状态,再试图重返职场时,心理上、身体上都未必能及时调整过来,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用工隐患。所以,用人单位宁愿作出更加安全与保险的选择,优先考虑“熟手”。

  这般现实,绝非个案。一方面,从各种招聘来看,“最近离职空窗期3个月内”“近段工作空窗期不高于5个月”等要求层出不穷,这背后的意图不言而喻。另一方面,2020年曾有求职平台对企业领导和HR展开调查,其结果显示,对于应聘者的职业空窗期,69.5%的领导更看重个人能力的匹配,对空窗期的容忍度一般在6—12个月之内,而企业的HR则会相对严格,58.7%的HR认为,应聘者的职业空窗期不能超过6个月。数据最有说服力。对职场空窗期的歧视,的确是客观存在的。

  用人单位对职场空窗期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招聘应该考察个人综合能力,仅因空窗期较长就一票否决,可能会错失一些“充好电”的优秀人才,而且有职场歧视之嫌。对用人单位来说,要建立科学的评估系统,优先考察求职者的真实能力,还要改变刻舟求剑的教条思维,谨慎作出一票否决式的决策,给准备“再出发”的求职者一个机会。

  别让“空窗期”成为求职绊脚石,这需要各方共同行动、形成合力。劳动监管部门可以积极进行普法宣传,引导各大用人单位摘下有色眼镜,一起维护良好的求职生态。求职者也要有自信,职场空窗期不是洪水猛兽,一段时间的休整、蓄能未尝不是另一种优势,若因求职待业不顺利而经济困难,也可以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