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在练就真本领中增强思政课教学自信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建设数字化赋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第006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
在练就真本领中增强思政课教学自信
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建设
数字化赋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3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化赋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赵小洁 刘聪

  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不仅能够促进思政教育向纵深开展,而且有利于形成思政教育强大合力,不断改革和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数字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数字化这一重大时代背景的范式转型与全面应对。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以数字化赋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协同育人效应最大化亟待回应的问题。

  以数字化赋能教学资源整合。数字化赋能促进教学资源整合,是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必然要求,其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高效、稳定的资源共享机制,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要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分类整理。充分依托各门思政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利用数字技术按照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等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参考资源库;通过数字技术挖掘整理典型教学案例,建立思政课程案例教学资源库,持续提升教学资源运用的便利化水平。要依托数字技术构建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要利用数字技术打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壁垒,实现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库与专业课程典型案例资源库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要利用数字技术打通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交流的壁垒,打造跨课程、跨学科、跨院系、跨校际、跨地域的虚拟网络教研室,使思政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企业导师、行业楷模等打破时空领域界限,更为便捷地进行深度交流探讨,共同挖掘育人元素、共同分享育人经验、共同探讨育人策略,集智攻关、双向共享、协同发展,打造“育人共同体”。

  以数字化赋能教学方式变革。数字化赋能教学方式变革,有利于改进教学过程,优化学习体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要积极利用数字化赋能,充分发挥智能技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优势,将数字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推动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赋能课堂教学创新。利用慕课、微课等实现思政课教师、行业导师、企业标杆等同上一堂课,实现一门课程多领域教师同时授课,使学生在更加生动开阔的环境中学习,增加课程新鲜感的同时拓宽学生视野,有效提升协同育人实效。要积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依托VR、AR、MR、C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踏足其中”,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协同育人。如以医学院校为例,在紧急医学救援、临终关怀等教学中可充分运用实景沉浸式体验模拟教学模式,实现“实时、实景、实情”教学,既使学生通过实景沉浸式体验模拟教学掌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知识、技能,又使学生感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打造“常规思政课堂+现实实物场景+虚拟数字场景”的“数字融课”教学模式。

  以数字化赋能教学评价创新。数字化赋能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长效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以数字化赋能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数字化赋能有助于改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传统教学评价中“分而治之”的现象,通过数字技术,建立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行业导师、学生等多元评价共同体,全面采集学习数据,跟踪学习效果,分析学习成果,全方位、多层次把握学生学习情况,探索设计跨学科、综合性、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实现传统单一评价向现代多维评价转变。以数字化赋能实现评价内容客观化。数字化赋能使数据获取更加方便、类型更为多样、应用更为及时。依托数字技术设立多层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既从“教”的角度构建教学行为、认知、情感、智慧等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又从“学”的角度构建学生反应、学习成果、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等多层级评价内容。同时,借助数字技术融课前、课中、课后于一体,实现全过程评价,得出真实、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作者单位: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