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以共建文旅品牌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助力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以践行大食物观筑牢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乡村底色
第016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加快推动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
以共建文旅品牌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助力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以践行大食物观筑牢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乡村底色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3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建议

以践行大食物观筑牢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乡村底色

高静 许丁夫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美誉度,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山水林田湖草地域特色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巨大。丘陵山地的自然资源禀赋与立体多元的温润气候优势,是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的山城底色。如何在践行大食物观、建立大食物供给体系中作出重庆贡献、筑牢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乡村底色,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金”字招牌。大食物供给不仅有“量”的丰富,还要有“质”的保障,满足人们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的膳食营养需求。重庆要深入实施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打造“3+6+X”农业产业集群,进一步聚力打造火锅食材、粮油、生态畜牧三大千亿级产业,构建以县域为单元、毗邻区县联动的产业集团模型,以工业化思维引导龙头企业下乡进村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壮大预制菜、柑橘、中药材、榨菜、茶叶、重庆小面六个百亿级产业。聚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品类,深入实施以“三百”企业为重点的“头羊计划”引育工程,重点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同时推进“三品一标”行动,打造地理标志名优农特产品,擦亮“高山生态有机”农产品名片,加强“巴味渝珍”“三峡柑橘”“酉阳800”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走质量兴农之路,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立足山地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做好重庆“土特产”文章,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重点农业品牌,提升特色农产品经济附加值和品牌美誉度,把重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强化科技支撑,突出发展优势。从农业生产链向食物供给链升级需要数字技术、生物基因、食品机械、包装物流等科技支撑。重庆要聚焦生态种养、精深加工、绿色智能装备、生物育种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开展数字设施创新应用示范,推动山地特色智慧农机应用、丘陵山地智慧无人果园项目落地实施等。为实现多元化食物供给,需构建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养与储备农业科技人才。以种质创制与新品种选育为抓手,实施食物育种专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生产技术提升。依托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大力挖掘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未利用种质的供能、供蛋白潜力,切实拓展食物来源新空间。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根据现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条件,采取多学科交叉、协同推进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和品种的创新研发,提高设施农业单位产出。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种养精细化,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坚持科技驱动创新,不断强化发展新动能、突出新优势。

  深化改革驱动,实现绿色转型。“大食物观”的本质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农业现代化均衡发展。践行大食物观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与生态平衡规律,构建食物生产力与生态系统资源承载力平衡的大食物体系。重庆要积极践行生态环保理念,推广绿色生产方式,用好资源禀赋扩大食物来源。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要食物,开展林药、林菌、林菜、林禽、林畜、林蜂等多种林下经营,发展高山冷水鱼、养殖水库生态鱼等,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还要加强对野生动物和植物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为食物生产提供可持续的资源保障。在改革方面,重庆要全力推动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和标准地改革,引导有条件的乡村组建强村公司,通过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规范经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吸引能人回乡,推动强村富民,提升大食物体系供给端的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标准地改革则要结合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让每亩耕地产值、投入、效益等各项指标都能精确计算,推动农业向高质高效转变,促进大食物供给体系的资源集约利用。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BGL078阶段性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