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随着重庆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其对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这对重庆如何加快培养高素质、国际化的涉外法治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重庆需要统筹推进区域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建设一支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助力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是重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意义重大。重庆是中西部地区的关键枢纽,具有重要的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中心效能。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承载了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使命。重庆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和发展战略,构建立足中西部、联通东盟、面向世界的对外交往格局,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带动力。聚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为“走出去”赢得更多发展空间。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的有序建设与快速发展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实践,不仅促进了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和数据贸易的自由便利,还拓展了我国对外交往的战略回旋空间,充分体现了重庆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
锚定制约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所面临的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短板,找准解决问题的着力点。近年来,重庆在更深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立足中西部、联通东盟、面向世界的对外交往格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重庆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国际交往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领事保护、跨境企业合规、跨境税收争议等涉外矛盾纠纷也在不断增多,而提供专业化涉外法律服务、化解涉外矛盾纠纷的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进度尚不能跟上重庆开放发展的进程,或成为制约重庆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当前建设和未来发展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重庆本地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优质师资持续性供给不足,境内外优质师资存在“引入难”的现实问题;二是重庆部分高校虽已开设区域国别学科和涉外法治专业课程,但相关学科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仍需要较大支持和保障;三是国际多边和区域实习实践机会供给不足依然是重庆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常态化具体问题,需要依托现有机制精心谋划。鉴于此,重庆在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的过程中,还应着力解决当前建设与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上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问题。
统筹推进区域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为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加强学科建设,办好法学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统筹培养定向服务于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统筹涉外法治人才与国内法治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又要统筹涉外法治人才与国内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需求,还要统筹涉外法治人才与国内法治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统筹推进区域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一是加强重庆高校内部院系之间以及重庆各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重视法学、外语和经贸的跨专业横向联合培养,提升涉外法治专业人才的语言能力和专业交叉辐射能力。二是进一步整合现有优势力量,积极联合高校与重庆涉外政府部门、企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成立“区域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联盟”,加强区域国别学科建设,探索联合育人的协同工作机制。三是在实施积极政策引进“外才”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加快对“内才”的培养,可进一步放宽政策标准,鼓励、支持对本地现有涉外法治人才进行在职培训。四是建立专项服务于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公费留学基金项目,遴选优秀学生赴指定国家留学或去国际组织实习,深度运用“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机制,互惠互利,互派留学生和相互提供学生实习实践机会,促进国别人才国际流动。通过统筹推进区域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更好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不断提升重庆吸引力、影响力、关注度、美誉度,更好助力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2XFX00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