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本,其多语种版本既是我国政治话语外译范本,也为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思想宝库。基于世情国情的新变化,更需发挥好外语人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对外传播、服务党和国家对外战略的独特优势。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以下简称“三进”教学)为引领,探索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思路,对于重塑外语人才培养范式,厚植青年家国情怀、拓展青年国际视野、锻造青年专业本领,培养胸怀“国之大者”的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大时代课题,以“三进”教学筑牢青年信仰之基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这既让世界看到欣欣向荣、自信开放的中国,也促进了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念的交流碰撞。但同时错综复杂的思想舆论形势,对高校加强青年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培育也带来了新挑战。高校外语教育作为直面外来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更需引导青年廓清思想迷雾,对错误思潮举旗亮剑。为此,高校外语教育必须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教育引导青年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一脉相承地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伟力。各卷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深入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深刻诠释了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主动与历史自觉;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从根本上阐明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指引航向。
聚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所回答的时代课题开展“三进”教学,有助于引导青年深刻认识这一科学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有助于引导青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准确地把握“中国之路”的成功密码、“中国之治”的伟大创举、“中国之理”的思想内涵,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聚焦“讲好中国故事”,以“三进”教学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既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外语教育的重要着力点。高校应以“三进”教学为契机,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所蕴含的思想精髓武装青年头脑,培养大批具有政治领悟力、国际传播力、文化交流力的新时代外语人才,将外语人才优势转化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对外话语传播优势,为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凝聚青年力量。
教育青年深刻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所蕴含的“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既深刻诠释了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西方政党的显著标志,更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就要讲好党的天下胸怀,让世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和更好社会制度提供新助力的担当作为;讲好党带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中追梦圆梦的接力奋斗,向世界分享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成功密码”;讲好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共同富裕追求,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新时代风貌,以及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生态富美的共富之路。
教育青年深刻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所蕴含的自信自立的强大底气,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既赋予了中华民族自信自立的强大底气,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需要薪火相传并勇于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文明在“第二个结合”中焕发耀眼的时代光芒。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就要宣介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的经济伦理、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等,让世界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标识和价值意蕴,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魅力,认同中国道路源于厚重文化内涵而具有的历史必然性。就要阐释好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谋进步的使命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求大同”等道德理想相结合,使中华文明更彰显和平性;马克思主义的开放禀赋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等价值理念相结合,使中华文明更彰显包容性;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等进取观念相结合,使中华文明更彰显创新性。
教育青年深刻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所蕴含的中国立场、世界眼光和人类情怀,向世界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科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强调世界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由各国共同分享;揭示了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规律,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向世界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就要阐释好中国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世界贡献,让世界认同中国作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的大国格局;阐释好中国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世界贡献,让世界认同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与零和博弈,着力破解世界和平赤字的大国担当;阐释好中国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世界贡献,让世界认同中国作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大国风范。
把握“纲”与“目”的辩证关系,将“三进”教学建设为引领外语人才培养的灵魂工程
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应科学把握“纲”与“目”的辩证关系。“纲”即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目标,精准对接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使命;“目”即重塑外语人才培养范式,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整体优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将“三进”教学建设为引领外语人才培养的灵魂工程,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纲”与“目”的深度统一,使高校更好地成为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高水平外语人才的坚强阵地。
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培养胸怀“国之大者”的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我国外语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始终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深入挖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一理论“沃土”、思想“富矿”、知识“宝典”,开展好“三进”教学,既契合外语专业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外语教学素材的知识载体与意识形态载体双重功能,更是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培养胸怀“国之大者”的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探索。高校应深入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理念,引导青年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丰富内涵中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实现“学知识”“悟原理”“求真理”的有机统一。应厚植青年家国情怀,筑牢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育青年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意识,激励其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中。应拓展青年国际视野,提升开展中外比较、对象国社会调查、全球区域问题研究的专业水平,引导其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把握世界大势,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在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互鉴中绽放青春光芒。应锻造青年专业本领,提升其熟练运用对象国语言阐释中国立场、表达中国观点、分享中国经验的能力,引导其在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的新时代实践中,彰显青年风采、展现青春作为。
重塑外语人才培养范式,构筑“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高校应打破学科、专业、师资等“壁垒”,构建基于“三进”教学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链条,聚焦“机制、教师、教材、课程、教法”等改革着力点,凝聚起“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应以机制为要,共绘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协同配合的育人“同心圆”,形成将“三进”教学嵌入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学资料和考核评价,融入外语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有效机制。应以教师为魂,加强教师“三进”教学专项培训、集体研修和团队建设,推动外语教师与思政教师同向同行,发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引路人、锤炼品格引路人、奉献祖国引路人的关键作用。应以教材为本,突破教学内容囿于专业教材的桎梏,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一中国政治话语外译范本中汲取思想智慧,抓好教材建设这一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构建以高水平教材为核心的外语教育资源库,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应以课程为基,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将“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这一系列主要内容以专题嵌入等形式贯穿课程教学,建立起听说读写译等“全链条”课程集群,着力打造精品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的浓厚氛围。应以教法为径,探索育德与育才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外语教学与中文教学相统一、教学与教研相统一的教法创新,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搭建实践教学新平台,深耕网络教学新模式,在“大思政课”视阈下不断开拓以“三进”教学引领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打好铸魂育人“主动仗”的新境界。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分中心;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重点项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进”教学引领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