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奋力打造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县域新范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法治建设系统构建高校红岩精神育人体系以“强村公司”激发强村富民新动力
第011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持续加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奋力打造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县域新范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法治建设
系统构建高校红岩精神育人体系
以“强村公司”激发强村富民新动力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2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践悟

系统构建高校红岩精神育人体系

邓龙建 顾志飞

  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系统构建红岩精神育人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岩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高校系统构建红岩精神育人体系要坚持顶层谋划、系统设计,聚焦教育初心、时代需求和育人全过程,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点,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赓续红色文化血脉,打造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全方位讲好中国故事、新重庆故事,推动高校特色化、内涵式发展,成为红岩精神育人的主阵地和新高地。

  聚焦教育初心找准系统构建育人体系的切入点。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要继承和发扬好红岩精神。一是用红岩精神引领学生价值塑造。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要从理想高度、情怀深度、人格气度、教学效度、学术厚度、育人温度等方面挖掘阐释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阐明其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使命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使红岩精神成为高校育人的导航明灯。二是用红岩精神滋养学生精神品格。高校要从红岩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中梳理挖掘红岩精神魂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育人资源,充分发挥红岩精神滋养学生精神品格的功能。三是用红岩精神强化学生责任担当。高校要从红岩人物的党性和人格维度充分挖掘典型榜样,以可感可敬、可歌可泣的立体化人物故事,激励学生将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聚焦时代需求找准系统构建育人体系的着力点。高校应聚焦时代需求,将民族复兴和新重庆建设的国家和时代需求与红岩精神的传承弘扬有机融合,将时代的新需求、新要素、新内涵转化为弘扬红岩精神的新要求新使命,从理念变革、人才培养、学生发展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全覆盖构建红岩精神育人体系。一是弘扬红岩精神与践行育人理念同向同行。红岩精神淋漓展现了共产党人舍小我为大我的崇高家国情怀和精神境界,这与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一致性。高校要将红岩精神融入培养德才兼备、堪当大任人才的育人理念中,实现二者协同并进、同向同行。二是弘扬红岩精神与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双管齐下。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弘扬红岩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实现二者同向共情。三是弘扬红岩精神与促进学生发展同频共鸣。高校要用好红岩精神的教化功能,通过吸收优秀时代元素实现弘扬红岩精神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频共振,提高学生对红岩精神内核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聚焦育人全过程找准系统构建育人体系的突破点。红岩精神为新时代高校育人全过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高校要聚焦育人全过程,坚持以生为本,以日常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为突破点系统构建红岩精神育人体系。一是精准研判学情,摸清学生底数。高校要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手段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精准研判学生思想行为新特点。据此布置思政工作重难点、破解堵点,真正把红岩精神和故事讲活、讲深、讲透,达到入脑入心入行的育人目标。二是凝聚育人共识,做实日常思政工作。高校要有效转化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精神内核和价值意义,在党建引领下采取渐进式渗透和专题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凝聚育人共识,让红岩精神成为滋养日常思政的“营养剂”,做实日常思政工作。三是搭建大思政平台,推动改革创新。高校要在建设“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下,实施红岩精神校园文化浸润工程,搭建校内外红岩精神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在文化熏陶中领悟红岩精神,真正将红岩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外化为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抱负的实际行动。

  (作者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