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奋力打造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县域新范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法治建设系统构建高校红岩精神育人体系以“强村公司”激发强村富民新动力
第011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持续加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奋力打造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县域新范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法治建设
系统构建高校红岩精神育人体系
以“强村公司”激发强村富民新动力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2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践悟

持续加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刘红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紧紧锚定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速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殊使命,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持续加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内容。

  增强教师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育德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职业院校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四个引路人”要求,不断提升德育能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教育水平,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使课程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形象、贴近实际,不断增强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思政课教师要把主责主业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自觉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结合专业特点,深挖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思政元素的挖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强调,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职业院校教师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及职业精神追求等思政元素,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依托,以实践训练为载体,调动学生参与互动、交流的积极性,促进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要立足课堂教学,融合知识要点。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优势,根据专业课程各章节的不同知识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有机融入某一特定的事件、案例或故事等与课程高度相关的思政元素,摆脱单一的、枯燥的、机械的理论学习,使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融入实践教学,实现知行合一。随着“双元共育,素能并进”现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职业院校越来越强调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导师、深入企业实践,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高职院校应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相互学习交流平台,在统筹整合师资力量的同时推动企业导师有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将先进技术融入专业课程,还应在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中重视创新精神、职业素养的培育,避免片面强调企业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思政元素产生认同感,进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在实践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办学特色,开展系列红色主题活动、打造红色研学品牌,并借助这一广泛的思政教育元素在高职学生心里播下“技能强国”的种子。此外,还可以依托校企合作,通过联接学生实习要求与企业用工需求,真正做到“把教室建在企业”,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掌握职业规范,不断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真正地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