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助力城市更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厚植美丽重庆底色筑牢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的人才根基用社会设计赋能重庆“设计之都”建设
第010版:思想周刊·策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助力城市更新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厚植美丽重庆底色
筑牢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的人才根基
用社会设计赋能重庆“设计之都”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1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谏言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厚植美丽重庆底色

彭国川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美丽重庆建设。美丽重庆建设是重庆最具辨识度、最有标志性的“金名片”。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把建设美丽重庆摆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突出位置,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决定美丽重庆的底色。对重庆而言,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体现为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和“一江碧水东流、两岸青山常在、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态屏障。这既事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国家全局,也关系到人民群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不断提升高品质生态环境的供给能力。要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限塑减废协同治理攻坚战,一体化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建设美丽幸福河湖、守护美丽蓝天和筑就净土家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

  绿色低碳转型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探索生态经济协同共进的绿色发展新路径,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以高品质生态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序开发水电,加大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利用,积极发展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及新型储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紧紧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进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系统变革,大力发展新兴绿色制造、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建设长江上游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与产业建圈强链相结合,提高供应链上下游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共同筑牢产业的“绿色”基底。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美丽重庆建设的难点在于如何破解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的现实难题。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成本真正内部化、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摆脱“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困境,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良性循环。要完善“两山”转化的政策制度体系,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推动美丽重庆建设的内生动力。要进一步健全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生态地票等市场交易机制。继续以流域为重点,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模式。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指标体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政策体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生态治理系统重塑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要将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有机嵌入生态文明建设,在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中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生态治理系统重塑,战略是根本,数据是基础,智能是方向。要运用数字化技术、思维、手段,建立健全数字生态环保体系构架,布局建设数字生态环保重大应用,夯实生态环境数据底座,构建多跨协同、量化闭环、系统集成的美丽重庆数字化治理体系。要全链条、全视角、全过程推动生态环保领域整合资源、综合集成,打造“数字生态环保大脑”,形成生态环保智能化管控闭环,建立健全数字生态环保体系构架。布局建设数字生态环保重大应用,加快推进“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无废”等应用建设,打造生态环保智治“全国样板”。深化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构建全市生态环保数据资源仓,完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数据底座。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