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助力城市更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厚植美丽重庆底色筑牢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的人才根基用社会设计赋能重庆“设计之都”建设
第010版:思想周刊·策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助力城市更新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厚植美丽重庆底色
筑牢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的人才根基
用社会设计赋能重庆“设计之都”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1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度聚焦

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助力城市更新

陈卓

  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受访者供图)

  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为中国近现代工业重镇,重庆拥有丰富的工业资源,留存下大量工业故事和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提炼其中的红色工业文化标识,对培育重庆文化新标识、滋养重庆城市文脉、提升重庆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工业遗产地图》记录了重庆市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重庆市工业遗产名单的19处工业遗产,这些珍贵的工业遗产,凝结着民族工业的传承印记,见证了重庆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新重庆建设过程中,要推动工业遗产系统性保护、创造性利用和创新性发展,以更加丰富的实践彰显多元价值、展现璀璨魅力,为文化强市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秉承保质增量,推动工业遗产系统性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以“传承重庆工业记忆,铸就城市生活秀带”为总体定位,传承保护工业遗产,挖掘其历史、文化和经济等价值,创作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一是开展普查,摸清工业遗产家底。前期数据显示,重庆现有工业遗产170余处,包括国家级工业遗产5处、市级工业遗产14处,整体分布呈现“一心、三带、多点”的格局。基于前期数据,通过年度普查活动等开展深入、细致、全面的工业遗产登记、清点与普查工作,摸清工业遗产园区或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分布区域、建成年代、保存情况、遗产数量、园区规模、分类和等级等,建立完整而细致的工业遗产清单,为有序精准开展保护利用奠定基础。二是完善制度,兼顾保护与利用。重庆基于保护利用的目的,对工业遗产目录进行了“三类三级”分类,即地段保护类工业遗产、建筑保护类工业遗产、元素保护类工业遗产和一级、二级、三级工业遗产。基于清晰的分类与等级制度,明确工业遗产清单中可利用的范围、需要执行的保护等级等,尤其要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已签订活化利用的工业遗产项目,严格建立档案资料与评价图,谨慎开展拆旧与建新等工作。三是扩大产品规模,强化示范引领。构建“中国气派、重庆特色”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深化“工业遗产+科技”“工业遗产+旅游”融合发展,持续传承守护重庆工业遗产。通过以评促建,持续推进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评定工作,拓展国家级工业旅游品牌规模,鼓励各区县深入挖掘工业旅游资源,创新性打造多元化工业旅游产品,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坚持文旅融合,实现工业遗产创造性利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打造大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串珠成链打造文旅融合精品”。工业遗产蕴含巨大经济文化旅游价值,要拓展展示利用工业遗产的深度与广度,开发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催生一批文旅新产品并将其融入全市旅游大局。一是以“文旅+工业”盘活工业遗产,打造工业旅游新地标。基于对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企业聚集和产业规模等情况的综合考虑,依托创意文化产业、工业旅游产业和城市综合体等,植入文化、旅游、服务和业态等,打造新型文创街区、工业旅游场景和工业文化沉浸式体验商业综合体,如贰厂文创公园等,传承工业文化。二是以“红色+工业”聚焦红色工业遗产,打造高质量红色阵地。立足红色工业遗产天然具有的红色IP属性,挖掘其中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符号、红色工业文化等,通过研学、游学等活动,弘扬工业发展史中的工匠精神、革命精神、创新精神等,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打造高质量红色阵地,如816工业旅游景区等。三是以“线路+协同”拓宽旅游目的地,建立工业旅游廊道。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与上海、南京、武汉、宜宾等长江沿线城市建立工业旅游推广联盟,打造长江沿线工业旅游线路,或细分领域如红色工业旅游线路等。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炼成渝工业遗产群的文化内涵与符号体系,结合当下的Citywalk热潮等,打造巴蜀工业文化旅游走廊。

  强化数字赋能,促进工业旅游创新性发展。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赋能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助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驱动工业遗产和旅游业态创新等。重庆工业底蕴厚重,加上本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工业遗产和旅游相结合,用数字技术激活工业旅游,大有可为。一是拓展工业旅游数字场景。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工业遗产数据信息库、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街区等,为公众提供即时共享的工业旅游数据信息,使其能够便捷掌握我市工业遗产项目的形成背景、发展动态、要素组成等基本信息,以与时俱进的方式了解工业、积极参与工业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工业遗产和工业旅游对公众的吸引力。二是推动工业博物馆智慧化。以馆内文物等为创作素材,借助AI讲解、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全景式呈现过去工厂工作与生活场景,使游客能够沉浸式感悟工业文化。同时,可以结合线上直播平台等营造互动式的线上浏览体验,为公众提供“共情”场所,让线上线下公众共享在场互动体验,提升工业旅游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三是营造工业旅游的文化氛围。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传播工业遗产尤其是红色工业遗产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内涵,营造工业文化氛围。积极运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数字化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微电影、图文等形式讲好重庆工业故事,进而弘扬我市工业遗产中的工业精神和红色文化,提升工业旅游的厚度。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分中心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CKS030阶段性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