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系统培养促干部能力本领现代化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要聚焦现代化能力提升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要做到“三个突出”不断增强乡村文化生命力
第011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持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以系统培养促干部能力本领现代化
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要聚焦现代化能力提升
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要做到“三个突出”
不断增强乡村文化生命力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观察

不断增强乡村文化生命力

李登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文化是乡村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积极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修建了大量村史馆、文化馆、展览馆等。要让乡村文化在多元文化中凸显出来,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拥有旺盛生命力,关键要将乡村文化与乡村发展融合起来,从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找到助力乡村发展的共情力、创造力。

  增进乡村文化认同。纵观中华文化的历史,乡村文化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今多元化、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不断冲击着乡村传统价值观念,原有维系乡村文化传承的血缘纽带、宗族观念、田园聚落等因素正在弱化,乡村文化传承基础逐渐流失。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来重新审视乡村文化,增进情感认同、理性认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复兴,加强乡村文化宣传推广,引导公众辩证看待乡村文化与陈规陋习,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敬畏历史、尊重传统、去伪存真的良好氛围。健全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机制,保护好古建筑、古遗址、传统民宿、特色村巷等乡村文化遗产,留住文化痕迹、文化记忆。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节庆活动,推动乡村文化进校园、进企业,通过沉浸体验、文化交流、技艺展示等方式,培养公众对乡村文化的浓厚兴趣,提高乡村文化的受众面、认同度。大力提升农民素养,增进对本土乡村文化的了解吸收,自觉做乡村文化的传承人、代言人。

  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传承延续进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乡村文化有着不同内涵,既有一脉相承的本质,也有鲜明的特质。与时俱进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是乡村文化发展提升的根本要求。各级政府要全面梳理、仔细盘点本土乡村历史、风俗习惯、精神风貌等,深入挖掘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的文化特质,找到代代赓续的本、以文化人的魂。坚持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善于在农民生产生活场景中去发现真善美,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场景中去提炼真善美,抓纲带目,多跨集成,给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积极把乡村文化融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演变成为村民道德合约、社会公德美约,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乡村文化品牌是乡村文化的集中呈现、具象表现,是加强乡村文化输出、提高乡村文化价值的重要方式。综观各地乡村文化发展现状,有内涵无品牌、有品牌无名牌的现象较为普遍。各级政府要立足本土乡村文化特质,明确乡村文化品牌核心价值和目标受众,系统梳理与品牌定位相关的文化元素,创建具有厚重感、辨识度的乡村文化品牌。科学设计代表乡村文化特点的品牌标识、品牌形象,契合现代主流价值观念和目标受众审美观念。采用音乐、文学、美术、表演等方式,多维度展现乡村文化品牌内容。把乡村文化符号融入乡村建设全过程,增强受众对乡村文化的直观感触和抽象感悟。运用多种渠道和媒体,讲好文化故事、展示品牌形象,提高乡村文化品牌的社会知名度。

  做强乡村文化产业。乡村文化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关键要以产业为支撑。只有开发乡村文化多元价值,在乡村发展成效中体现乡村文化作用,才能为乡村文化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根本动力。各级政府要坚持乡村文化为乡村发展赋能、乡村发展为乡村文化添彩,全面梳理乡村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等资源,认真谋划发展思路,科学构建乡村文化产业体系。引入创新技术和理念,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嵌入式植入乡村文化品牌,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色、乡土气息、文化创意的文化产品,推动乡村文化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挖掘和培养乡村传统技艺人才,积极传承传统工艺,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数字化运营手段,健全乡村文化产业长效化运营机制,推动乡村文化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作者系市委办公厅驻酉阳县花田乡挂职党委副书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