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系统培养促干部能力本领现代化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要聚焦现代化能力提升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要做到“三个突出”不断增强乡村文化生命力
第011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持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以系统培养促干部能力本领现代化
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要聚焦现代化能力提升
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要做到“三个突出”
不断增强乡村文化生命力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践悟

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要做到“三个突出”

仰义方

  近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指出,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中国故事是促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思政课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让学生在故事讲解、理论阐释中更好理解教材、认知道理、激发思想共振和情感共鸣,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亲和力。

  突出政治引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和时代实践的中国故事,展现出中华民族昨天、今天的多彩画卷,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明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中国人民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好故事展现教学内容和启迪学生思想,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故事,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展现百年大党的自信担当和初心使命,激励学生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把满腔热血的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融入时代洪流,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优异成绩。用好中国故事讲好思政课,要把故事寓于讲道理和价值观引导之中,赢得学生认同,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正确政治方向。

  突出学理要求,确保道理讲深讲透。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才能掌握学生、说服学生。故事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元素和重要标识,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传播、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经验与情感。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学素材固然关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理解,故事本身只是素材,讲故事仅是手段,讲出故事背后的道理才是根本。没有学理性支撑的故事讲解,故事的理论说服力、现实解释力和话语感染力就会大打折扣。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经得起学生对“为什么”的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小故事背后蕴含的大道理,把“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贯通起来,在故事教学中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逻辑,提升理论的立体感、画面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教学目的,实现在故事中讲清道理、在说理中赢得认同的讲授效果。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不能仅仅将故事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形式,或视为教学内容导入的简单构成,变成空洞的政治宣讲、政治说教,而要通过故事把道理讲清楚,回应学生关切,解答学生疑惑,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增强思政课的解释力感召力,达到以事说理、以理析事、以理服人。

  突出叙事效果,确保故事生动有趣。叙事是故事的主要呈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要善用学术讲故事,把抽象高深的道理变得形象鲜活起来,让学生从生动道理中理解基本原理,避免照本宣科、古板说教、一味灌输。在叙事的话语选择上,要处理好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的关系,善于把政治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学生听得懂、能接受的话语,把“大道理”转化为“大白话”,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用好网言网语,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在叙事的主体选择上,要遵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为主客体的基本事实,将学生讲与老师讲、专家讲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融会进去,在故事叙事者和倾听者的双重角色互换互动中增进对中国故事的深度理解。在叙事的文本选择上,从小切口讲故事,将中国故事的宏大主题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注点贯通起来,让故事有内容更有内涵,让讲解有深度也有温度,让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启迪思想、净化灵魂。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