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音寨核心内寨 |
秋色有佳兴,况君寨上闲。
传统村落是藏于山川、远离城市的乡野古朴,它们凝结着岁月的记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气息和人文特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梁平区聚奎镇席帽村有这样一座百年汉寨——观音寨,它立于山顶之上,隐于竹林之间,曾是古时聚奎场的军事、政治中心。直至今日,行走寨内仍依稀可见当年关帝庙、古戏楼、碉楼等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修缮迫在眉睫。
近年来,聚奎镇积极筹集资金,制定方案,申报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在市、区两级住房城乡建委的支持、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了保护与发展工作,如今,观音寨正在竹林茂密的青山之中再一次苏醒,绽放出独具特色的汉寨神韵。
隐于山林——百年汉寨遗世独立
“观音寨的银子,顺天寨的谷子,老君寨的锭子,吉祥寨的杆子。”在梁平区聚奎镇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其中,位于聚奎镇席帽村的观音寨,从繁华到衰颓再到发展,已历经200余年风雨。
据介绍,观音寨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由当地孙氏家族所建,全寨总面积4.59公顷,分为外寨、内寨与核心内寨,寨内现存寨门、寨墙、环寨道路、寨内道路、古炮台、关帝庙遗址、古戏楼遗址、碉楼遗址、私塾遗址、众多古树、古井等古建筑群,寨内建筑多呈南北朝向。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距非常狭小,充分适应有限的空间环境。采光天井与小尺度窗户,建筑的舒适性与防御的安全性完美结合。
“观音寨建筑的结构形式采用外砖石内木构的混合结构(俗称‘金包银’)。这样的建筑设计既有防火、防盗、防御外敌的功能,且兼具冬暖夏凉的居住需求,是典型的汉寨建筑民居特色,保护修缮对研究梁平汉寨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聚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观音寨2014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近期,更是入选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重庆市财政局联合发布的2023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清单,将进一步推进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硬件升级——古寨设施风貌更优
“坐拥万顷沃野,乱时据险为屏”是观音寨的真实写照,也是席帽村当地村民的儿时记忆。
为使这座百年古寨得以“新生”,近年来,聚奎镇党委、政府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下乡工作室积极开展合作,与市、区住房城乡建委积极沟通,对观音寨传统村落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与发展工作。
近年来,秉持着科学规划、整体保护、传承发展的方针,聚奎镇在《重庆市梁平县聚奎镇席帽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基础上,制定了《重庆市梁平区聚奎镇观音寨民俗及内寨展厅设计方案》和施工详图,对核心内寨的寨墙、寨门、古炮台、烽火台、步道等防御体系进行妥善保护与修缮,让村落得到有效保护,村民生活得到便利。
同步,延续“金包银”民居的特色,对寨内二胡子民居进行了创造性复建,并修缮了核心内寨孙氏民居,以独特的“金包银”结构技术进行了复建,将其建成观音寨汉寨文化展览馆,进一步展示汉寨历史和民俗特色。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巴蜀乡土古汉寨·都梁乡愁新村落’的定位,将设计建设席帽村非遗文化广场及传统村落寨标,让观音寨这座古老的寨子,凭借传统村落修缮和保护的东风,迎来发展新机遇。”聚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旅融合——古寨焕发新生机
行走在观音古寨间,目光所及,一砖一瓦、一物一景,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汉寨文化和远离城市的特有宁静。
深度挖掘汉寨文化,聚奎镇以旅游产业为引领,通过制定保护和发展规划,使观音寨成为汉寨特征鲜明、传统格局完整、民居风貌凸显、文化特色突出的巴渝特色村落,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
近年来,聚奎镇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乡村旅游,围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逐步实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以寨文化为点、农耕文化为面,依托田园风光,深度挖掘癞子锣鼓、抬儿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进一步盘活优势资源,促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传统村落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多元素地域产品。
未来,聚奎镇还将逐步启动非遗文化广场与文化长廊、乡村私塾文化展览馆、民俗文化馆等建设,并引导寨中村民将自家院落用作经营,以“寨家乐”为特色,提供住宿、餐饮、品茗功能,以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推动观音寨传统村落保护迈上新台阶。
王静 图片由梁平区聚奎镇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