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锦镇万年社区 摄/高小华 |
登明月山之绝顶,览千石坝之平畴。
走进梁平区屏锦镇,明月湖碧水悠悠,天宝山钟灵毓秀,奔流不息的七涧河川流而过,沿河而生的屏锦儿女勤劳奋斗,可谓是山水交汇地,人间热闹处。
近年来,作为“中国寿竹之乡”“特色制造型城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木版年画传承基地”的屏锦镇正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统揽,抢抓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机遇,全力推进“生态七涧河,美丽千石坝”建设,在市、区住房城乡建委的指导支持下加速布局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聚力绘就出一幅环境美、乡风淳、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画卷。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布局打造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
江河淌过的地方,往往滋生出一些繁盛市镇,屏锦镇正是其一。
屏锦镇建设于明朝年间,因“山水如屏,形色似锦”而得名,始称屏锦铺,屏锦历史悠久,商贸繁荣,素有“小重庆”“小香港”之称。是全国重点镇、重庆市经济百强镇、重庆市商贸中心镇、重庆市特色小城镇。
近年来,屏锦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主动发挥中心城镇引领作用,加快毗邻地区融合发展,高标准修编完善屏锦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我们正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场镇建设,完善并优化布局七桥和老屏锦两个片区城镇功能设施,提升城镇服务能力和质量。”屏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屏锦镇统筹场镇配套设施建设,先后实施场镇污水管网建设、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新(改)建健身广场和公园6个、打造出13个公共卫生厕所、4个停车场,修建健身漫道10余公里,进一步提质场镇环境,方便居民日常出行。
“我们镇上每300米就有一处公厕,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出门在外入厕是件大事,现在到处都有公厕,方便多了。”村民李婆婆对镇上新修建的公厕特别满意。
今年,屏锦镇万年社区还入选第二批“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未来,屏锦镇将在市、区住房城乡建委指导下聚焦基础设施整治、农房院落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打造巴蜀美丽宜居示范村,布局建设“千石坝·万年稻里—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实现焕新升级。
挖掘发展竹产业
持续叫响“中国寿竹之乡”品牌
一根竹子能做什么?
在屏锦人眼中小小的竹子却蕴含着大大的经济价值,竹纤维、竹壳包装、竹胶合板、竹制家具、竹编制品、竹签等各种各样的竹制品演绎出独具屏锦特色的致富之道。
“我们屏锦镇现有竹林面积4万余亩,以寿竹、白夹竹、慈竹、楠竹等为主的30多种竹种资源,相关企业28家,带动本地群众就业上千余人,2022年实现年产值达6亿元。”屏锦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走好竹产业发展之路,近年来,屏锦镇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围绕“延长产业链条、促进接二连三”的发展目标,按照“主攻二产、拓展三产、带动一产”的发展思路,推进竹加工业发展、竹资源提质增效、竹文化旅游开发三项工作重点。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要素资源整合,在龙头企业培育、产品研发加工、基础设施完善、利益机制构建上下功夫,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持续叫响“中国寿竹之乡”品牌。
同时,依托明月山独特气候条件和优势自然资源,屏锦镇正加快建设千石坝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明月山高山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当前,我们正依托现有松林、葡萄、旧房子等资源加速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红酒小镇,加快建设天宝山生态茶园、万年养鱼场,以独特的产业特色,助力全镇高质量发展。”屏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力传承非遗年画
走好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晾干的梨木,上灶蒸足5小时左右,再搬到案几上。
匠人刀尖飞舞,双刀刻、单刀刻、敲刀、卧刀、添刀、旋刀、卷刀……木屑中,白脸长须的“将门神”形象,渐渐在木板上成型。线条的粗与细、疏与密、虚与实,带来不同质感和人物气质。
这样的场景,正是梁平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之一的雕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木版年画传承基地”的屏锦镇,近年来依托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资源,深入挖掘木版年画文化内涵,大力实施木版年画振兴计划,打造梁平木版年画传承基地,加快建设集展示、观光、体验、销售为一体的非遗小镇,宣传屏锦浓厚文化底蕴,进一步传承年画这一非遗文化。
“秉持木版年画的匠魂精神,我们还在持续讲好“茶故事”,育好“酒文化”,全力打造明月山“蝶海”景区、年画小镇、红酒小镇、明月山(千石坝)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屏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当前屏锦镇正全力推动文旅、生态、康养等融合发展,以文旅融合进一步带动、吸纳就业,有效激活镇域发展效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开拓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