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是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是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谋划实施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市场化改革,事关双城经济圈现代化建设成效,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双重作用。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要紧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以深层次改革推动高水平开放、全方位创新,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深化市场化改革意义重大
目前,川渝两地出台了推动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但从实施效果看,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仍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问题,需要依靠市场化改革来增活力、提质效。深化市场化改革,顺应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新特征新态势,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契合时代要求、发展大势和现实需要。有利于发挥成渝地区重要而独特的优势,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为支撑构建我国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贡献更多成渝力量。有利于挖掘消费、投资和金融等需求潜力,畅通市场循环、疏通堵点,培育区域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竞争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携手提升经济治理现代化能力,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和收入差距,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关键路径
市场化取向改革必须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深化双城经济圈市场化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改革定力、强化改革担当、增强改革勇气,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发挥增量改革的示范效应和竞争压力促进存量改革,着力打造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更好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家区域发展大战略。
着力发挥数字化变革对市场化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政府治理等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数据治理制度和标准体系,促进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实现全要素全流程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变革引领科技创新,深化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的集聚转化,建立统一的技术交易网络平台、技术转移中心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联合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成果转化基地,完善跨行政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协调分配机制,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在川渝两地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着力健全区域市场化协作体制机制。构建推进区域产业链协同与重大产业平台共建新机制,健全川渝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构建区域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新机制,健全碳汇市场交易、用能权、用水权、环境权益交易等机制,推进区域发展规划、规则的协同统一,破除市场准入、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的隐形壁垒,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探索毗邻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新思路,构建示范合作区行政审批、项目准入、产业布局、要素供给一体化机制。
着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聚焦打造区域市场一体化,打破思维定式、本位主义,加快建设成渝统一开放、自由流动的土地、资本及数据等要素市场。土地市场方面,探索成渝地区建设用地指标跨省市调剂交易,建立统筹用地指标、盘活空间资源的土地管理机制和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管理机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资本市场方面,依托川渝丰富的天然气、页岩气资源,探索设立天然气、再生铝等期货产品交易所,设立面向东盟市场的农产品和酒类等商品期货市场,联合培育打造综合性国际保险服务平台、国际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以及国际金融结算平台等。数据市场方面,探索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据要素登记确权体系,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内外金融、物流等各类数据集成交易,建立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大数据交易所,建立同主体同类数据高频出境的便捷化处理制度。
着力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推动川渝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升级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携手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构建川渝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通道制度型协同开放,建立统一的多式联运单证标准规则和法律制度机制,依法依规开展“一单制”的单证、金融、保险等服务配套改革,共建国内外市场信息共享机制、流通信息分享机制,构建国家重大战略性资源的储备与调配机制,探索共建复制推广协同机制、第三方评估机制等,协同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方面,加快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在国家“跨省通办”事项基础上探索更多成渝特色“通办”事项。公平环境方面,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与现有行政审批流程有效衔接机制,加快构建“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司法合作方面,建立地方立法和执法工作协同常态化机制,推进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集中审理跨区划重大民事案件、行政案件试点。市场监管方面,编制统一的市场监管部门权责清单,完善合法证据和处罚决定互认机制,制定统一的行业信用评价标准,推动信用评价结果跨地区互认。
深化市场化改革需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谋划推进市场化改革,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深化市场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相关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形成更多具有川渝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注重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谋划实施改革,及时发现问题、科学筛选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全力解决问题,既要着力补短板、解难题,又要善于抓重点、抓主要矛盾,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事项,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注重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准确把握改革各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从改革全过程来谋划设计和协调推进改革,统筹推进各领域各层次各要素改革,强化改革任务、政策和效果的集成,实现改革效能最大化最优化。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完善政策效果和意见建议反馈机制,善于从企业关注、群众需求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及时把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探索更多可复制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并向全国推广示范。注重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规规章,实践条件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规规章要及时修改和废止。注重围绕改革谋划部署、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考核评估,落实加快实施一批、准备启动一批、谋划储备一批梯次推进机制,实行项目化管理、专班化推进、清单化落实的运行方式,建立健全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精准高效的全链条改革落实闭环机制,以数字化手段实现改革任务落实全流程动态监测,努力交出双城经济圈市场化改革高分报表。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