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山”理念引领武隆绿色发展推动重庆文化“数字崛起”要打好组合拳用知识产权保护赋能重庆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三精”推动理论传播青年化视频化提质增效
第011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以“两山”理念引领武隆绿色发展
推动重庆文化“数字崛起”要打好组合拳
用知识产权保护赋能重庆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三精”推动理论传播青年化视频化提质增效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9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响青年论坛

以“三精”推动理论传播青年化视频化提质增效

何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是新时代理论武装和青年工作的重大使命。探索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和视频化传播方式,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到达青年群体的“最后一公里”,让青年群体更好地接受理论、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课题。重庆日报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因理论而生、为理论发声,既面向青年,更依靠青年,是从引导和服务青年入手,以打造理论短视频精品来破题的一次主动探索。要围绕精准定位、精耕内容、精细传播,进一步推进理论传播青年化视频化,打造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力度的理论视频精品。

  进一步精准定位。定位准才能走得好、走得远。“理响青年”的栏目定位可以考虑三个维度,即“理论传播平台、思政教育讲台、青年展示舞台”。首先,理论传播平台是“理响青年”的根和魂。必须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青年从中品出真理的味道、感悟真理的魅力、掌握真理的“钥匙”。注重小切口、注入“小确幸”、引入小看点,让青年像追剧一样“追理论”。其次,思政教育讲台是“理响青年”的基本功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青年上讲台,讲给青年听”,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思政课“活起来”,记录青年新奋斗、反映时代新气象,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最后,青年展示舞台是“理响青年”的独特气质。把引领青年和展示青年结合起来,让青年深度参与、惊艳亮相,发挥聪明才智、展示青春风采,逐步培育土壤、树立口碑、形成品牌。继续拓展打造“理响+”品牌,聚焦细分领域青年群体,打造“理响+少年”“理响+国企员工”“理响+乡村青年”等系列品牌,强化“理响+”赋能。

  进一步精耕内容。不管技术和形态怎么变,内容为王都是铁律。要从“理响青年”栏目“三台合一”的定位出发,围绕“有料、有趣、有质”,着力提升内容质量。首先是“有料”。即理论内容要准确、权威、够分量,旗帜鲜明讲理论,讲清理论高度、实践广度、历史厚度和现实温度。探寻党的创新理论与青年思想的结合点、与青年发展的契合点,思青年之所想、解青年之所惑,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其次是“有趣”。不能简单理解为好玩、好看,而是有亮点、有金句,有吸引力、有感染力,进而激发年轻人的兴趣点,在观看过程中引发共情共鸣。例如,在规范严谨、权威准确的基础上,话语表达可更生动鲜活,带网感、接地气,用好与青年思维观念、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概念、语言、场景,不断拉近与青年的认知距离、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强化参与互动,视频结尾可设计一个开放式提问,同一主题的系列产品最后可设置悬念、吸引关注;针对重要节点做特别策划,如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节点,挖掘青年关注话题推出主题视频,更好地建立与青年的连接。参与视频创作的学生可以是校园里的抖音达人、体育达人、校园歌手等,不局限于新闻传播学专业,也可向理工、艺术、管理、经济等专业拓展,从本科院校向高职高专院校拓展。最后是“有质”。积极创新宣传理念,强化时代元素,做出“理响青年”特有的气质、过硬的品质。充分运用当下最“潮”的RAP、漫画、二次元等交互话语体系和数字技术,对理论进行精准化“提纯”、时尚化“加工”,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年轻态”精品,让理论传播既有颜值、还有气质、更有价值。同时可遴选优秀青年人才,为其量身定制“理响青年”产品,将其打造成为校园理论传播的KOL(意见领袖),把做强内容产品和挖掘培育人才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精细传播。精细传播的目标是有效触达,要通过分众化、差异化、精细化手段,以思想“含金量”赢得传播“大流量”。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象分众。分年龄、分层次、分专业、分兴趣、分区域加强传播推广,精准对接受众需求。如永川是职教城,可联动开展面向职教学生的创作和传播。二是渠道细分。在主流媒体全矩阵传播基础上,用好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等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整合教育系统、共青团系统等重点网站平台加强推送;充分运用校园网站平台,开展校内“进圈入群”精准传播。三是全媒联动。进一步加强党报党刊等传统媒体与网站平台联动,做好深度报道、延伸报道,推出相关理论评论文章,做好阐释解读。四是网上网下结合。利用校园丰富场景进行推广,自然融入大学学习生活,如户外大屏滚动、思政课播放、讲座植入、社团活动结合等。策划开展线下专题培训,举办暑期训练营、集中研学等活动。着眼提升青年参与度,结合作品内容品质及传播效果,开展年度重庆日报“青年理响家”评选活动,提升青年的荣誉感和获得感,让“理响青年”为青年人“增值”“添彩”。五是强化效果反馈。通过问卷、座谈、研讨等方式动态收集广大师生的意见建议,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参与跟帖留言,从中发现好创意。邀请青年创作者到报社实习,深度参与策划,深入交流心得,让“理响青年”真正拥抱青年、走进青年。

  (作者单位:市委网信办信息传播处)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