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引导青年学生“以德为先”努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引育并重 推进西部人才高地建设
第009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
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引导青年学生“以德为先”
努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引育并重 推进西部人才高地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9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育并重 推进西部人才高地建设

余冠军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双城经济圈建设是西部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努力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第四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矩阵,对于打造国家战略产业备份基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要加快推进西部人才高地建设,着力培养、集聚天下英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塑造好形象,加强人才吸引。宜居宜业的区域大环境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人才的吸引力,不仅需要持续提升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质量,更需要加强区域形象的塑造。重庆和成都同属国家中心城市,都是连接南亚、西亚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在能源输出、汽车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对外贸易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秀丽多彩的自然风光,经济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发展趋势和人文旅游等一枝独秀。从形象塑造的策略上讲,要直击人心,既要有宏大叙事,又要见人间烟火。官方的宣传,要视野宏阔、信息全面、表达精准,突出产业发展、人才政策、基础设施、就医入学以及城市活力等硬实力。同时,要引导自媒体从突出城市软实力,突出豪爽耿直、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快工作慢生活的生活气息,川剧、火锅、熊猫这样的具象,以及美景、美食这样的烟火气等,充分展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宜居宜业的本色。

  搭建大平台,强化引才用才。发展平台是容纳人才、吸引人才、发展人才的重要载体,也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从川渝教育、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上看,域内的科教资源和产业平台有利于各类人才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截至2022年底,重庆拥有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20个,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4个,新型研发机构179个,高新技术企业6348家;四川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达13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7个,高新技术企业1458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693家。同时,域内拥有以西部科学城(成都、重庆)、绵阳科技城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聚集区域。今年5月,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揭牌,该中心着力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打造原始创新集中承载地。这表明,成渝地区有能力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建成西部人才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尽管如此,客观上仍然存在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使用不全面、不充分,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人才流通不够等问题。因而,要放眼全球,致力于实施更好的人才吸引政策,在引进资金、科研平台、生活服务、荣誉称号等方面为人才提供更好的保障。打通区域和行业之间的人才使用渠道,全链条推进人才的引、育、留、用,推动川渝共同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推进人才评价结果互认、探索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加强干部人才交流,搭建更好的人才发展平台。

  融通产学研,加快人才培养。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对科技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更加突显。立足本土培育人才,增强本土造血功能,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长远之计。从发展趋势上看,川渝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大科学装置、大科学项目的布局,必将使人才更加聚集;同时,川渝地区正在重点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4个万亿级产业。人才的集聚,产业体系的完善,为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链打下了良好基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打通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人才培养渠道,共同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培养人才。域内高校应瞄准双城经济圈建设目标定位,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面向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培养人才;应结合办学层次和生源质量,细分人才培养类别,既要着眼长远培养高层次人才,又要面向市场培养技能人才。要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培养人才,推进科学家、企业家、一流专业技术人员进高校讲学、带研究生,抓好学生社会实践。各类科研机构、知名企业,要推进创新理念、研究成果、一流技术进校园,主动接收优秀学生开展实习实训,真正做到产教融合。

  (作者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