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引导青年学生“以德为先”努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引育并重 推进西部人才高地建设
第009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
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引导青年学生“以德为先”
努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引育并重 推进西部人才高地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9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引导青年学生“以德为先”

姜理华 张林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教育家精神是教师群体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作风。作为高校教师,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培养青年守正笃实、知行合一,教育青年把个人的青春奋斗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引导青年涵养道德,努力成长为社会文明新风尚的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深刻领悟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提升道德认知,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贵在知行合一,知是前提与基础。要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大德观念,始终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把青春小我融入国家大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二是注重道德养成,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教育引导青年在形成正确道德认知的基础上,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促进道德养成并形成习惯。三是推动道德实践,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付诸行动是关键。要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把感动转化为行动,把学习转化为实践,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实践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青年勇担使命,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勉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引导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担当意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引导青年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构筑精神高地;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时代发展中锚定目标,持续增强担当意识。二是勇于直面困难,增强担当魄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青年形成勇于斗争、不畏艰险的精神,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担当、敢担当;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魄力攻坚克难,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迎难而上,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三是发扬奋斗精神,提升担当能力。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当代中国青年,既是奋斗者,也是追梦人,终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要通过对广大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苦干实干的韧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接续奋斗中不断提升担当能力,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引导青年勤学敬业,努力成长为具有过硬本领的栋梁之才。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引导广大青年深刻认识到勤于学习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汲取丰富营养和智慧,深切感悟古圣先贤胸怀家国、心系故土的情怀,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二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学习,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争做新时代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三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增长技能才干,提升实践能力,在实践磨炼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练就过硬本领,培养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精神,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人生华章。

  (作者单位: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本文为市教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93388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