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阐述。这一重要讲话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忠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有力见证。从中坝遗址见证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忠县㽏井河流域的中坝遗址就是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的有力见证。遗址文化地层二十四史不断代,文化堆积层达12米,并建立了峡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考古学文化分期断代的时空框架及标尺,被命名为“中坝文化”,“中坝文化”从一个点位见证了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从冶锌遗址见证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临江二队明代冶锌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规模最大、时代最早的古代炼锌遗址,通过考古发现将我国的冶锌技术提前至明代中期,早于欧洲约4个世纪,是我国古代冶金史的重大发现,折射出中华民族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特质。从皇华城遗址见证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皇华古城当时作为川东抗元(蒙)名城,守将马堃为了保卫南宋江山,英勇抗战十三年,最后战死皇华城。马堃的壮举是为了维护国土完整,效仿巴国将军蔓子刎首留城,学习严颜宁可断头也不投降所体现出的民族英雄气节。从崖脚遗址和哨棚嘴遗址见证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崖脚遗址发现100余座楚墓,内有楚式棺椁、楚式长剑和镦等器物,这些文化元素和楚国都城江陵一致,忠县以西再无类似文化现象,表明楚国势力最西端到了今忠县一带。哨棚嘴遗址则是峡江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该遗址既与成都平原地区的三星堆文化有相同的文化要素,又与鄂西地区宜昌中堡岛遗址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反映了中华文明交流融合、多元互动的包容特质。从革命遗址见证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五四运动爆发,拉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忠县涌现出吴毅、余永藻等进步青年,掀起忠县学生运动的热潮,极大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在抗战时期,日机九次轰炸忠县县城,激起忠县人民团结一心、救亡图存的热情,四万多忠县儿女报名参军,一千多名忠县籍将士以身殉国,谱写了抗日救国的辉煌一页。在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忠县将用好用活境内丰富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坚持以文兴城,高质量打造特色文化“忠”城。
坚持以文化人。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中,文化一直承担着教化向善、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新的文化文明又不断传承创新发展。忠县历史悠久,古老的文明在这座城市蓬勃发展,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忠文化”,成为忠县历史文脉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标志。忠县将立足时代要求和地方实际,加大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忠县段)建设力度,推动“三峡留城·忠州老街”这一三峡库区唯一“古城底片”焕发生机,出版发行《巴蔓子》,深入挖掘、保护、利用历史人文,将“忠文化”血脉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将“忠文化”的核心精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体系,潜移默化以文化人。
坚持以文活物。挖掘历史文化文物的当代价值,赋予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辽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上的文字新的生命力,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手段。忠县历史遗产丰富,是三峡库区文物大县,有二十四史“通史馆”之称。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046个,库存文物2.3万余件(套),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及科学研究价值,其中不乏全国孤品和精品。忠县将在实践中严格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高质量建设皇华城三峡考古遗址公园,着力推进川渝宋元山城体系——皇华城遗址、川渝盐业遗产——中坝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通过科学开展文物鉴定与修复、依托文博景点举办“三峡节”系列活动、推出各类精品展览、创新拍摄文物科普宣传片等多项举措,真正滋养人民精神、赋能人民生活。
坚持以文兴业。文化市场的活跃,来源于文化产品的丰富,来源于文化生活的繁荣。忠县将坚持以文化为内核,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产业、文化与文明城市创建深度融合。立足“忠州八景”,提档升级三峡港湾国际旅游度假区、石宝寨三峡风情旅游区、“三峡橘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三大核心景区。迭代升级山水实景演艺“烽烟三国”、电竞赛事等文娱活动,深入挖掘利用《忠州民歌》《竹枝词》、忠州腐乳等非遗项目,以“忠信”为底色大力营造诚信守法、开放包容、文明有序的营商环境,以文化赋能城市提升,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忠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