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的兴衰与水利背后的“水运”密不可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水运与国运》,用20多万字为我们清晰勾勒出一条由大江大河奔向星辰大海的曲折“水运”历程。本书所指代的“水运”不仅仅局限于水利运输,而是包括围绕水而开展的制度安排、经济运作、社会治理、军事行动、文化互助等,讲述的是更广程度上的国家和水相关联的文明运作发展史。
作者吴鹏既以“水运”为线索,用广阔流畅的笔触描绘出华夏文明的精神特质和发展脉络,又以水的角度重新解读、思考千年来的国运盛衰和历史兴亡缘由。
吴鹏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新锐的文史作家。他在书中从水的角度对中国历史发展阶段进行了重新定位,重新划分。依照水运与国运的关系,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六个时期,一是三皇五帝到夏商西周,二是东周也就是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三是魏晋南北朝,四是隋唐,五是宋元明清,六是1840年以来到现在,六个时期的国运都和水运有着密切的关系。
水运与国运双方密不可分。一是要循序渐进、依势而为,尊重、顺从水运的发展规律;二是要以水运规律为依托,尊重国运规律的逻辑运行,并依靠人民汇聚成的大河发展国运;三是要以水运促经济、以水运促国运、以经济发展促水运畅通,而后站在更国际化、更广阔性的角度发展水运与国运。
书中提到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众多,三大水域横亘东西,港口众多且海岸线广阔,以水路运输发展贸易经济拥有着巨大的先天优势和发展潜力。以南宋水路运输系统为例,正因为其将塞北草原、中原与江南连接成更大规模的南北统一体,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使之坐拥雄厚的财政实力,近百年不曾倾颓。
如今,交通运输部印发了《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智慧航道等领域加快推进交通新基建,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提升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下,我国水路运输已拥有高效率运能,水路运输逐渐实现了江海轮大型化发展。
书中作者辩证审视了水利、水德与秦朝国运之间的密切关系。李冰父子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长年维护,使成都平原化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秦朝依靠三大水利工程的成功而所向披靡、横扫六合,但也因为法家思想对水德文化的扭曲而劳民伤财、民心尽失。可见治水事业能否把握好人民这条江河,是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因此,我国要坚持以治水事业积聚民心,增强农村水利建设。以流域为单元,筑牢防御水旱灾害防线。
同时,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将海运纳入“水运”范畴之内,讨论中华文明与江河海的关系。经过千年来的历史经验教训和20世纪的艰难漫长摸索,中国终于在国运和水运的关系处理上找到了准确定位,开启不可阻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
水运与国运的关联,贯穿起华夏数千年的历史。研读历史有很多种角度,以水的视角可谓是其中独特而又灵动的一种,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华文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