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碰撞,似乎好一阵没有如此集中与强烈了。
这个夏天,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歌曲《罗刹海市》等文化娱乐产品接连出圈,人们对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古典文学的关注度也持续升温。尤其是过去普及度偏低的《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白话、文言小说,正越来越激发着公众的阅读兴趣,一波古典文学阅读热正在随之兴起。
我们该如何看待流行文化产品带热古典文学阅读?古典小说对于今天的读者有何时代意义?我们又该如何阅读古典小说?近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听听他们给出的建议。
现象
流行文化带动古典文学阅读升温
毫无疑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已经成为今夏文化界一大现象。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一句“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点燃了无数人的古典诗词热情,引发“重庆青少年诗词大会”启动;神话史诗电影《封神第一部》以恢宏的场景设计和美学呈现,重述了流传三千年的华夏传说;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则融聊斋文本与民间曲牌为一体,引得网友纷纷查阅原著考据。
8月4日中午,记者在解放碑重庆书城看到,一楼传统经典读物区聚集了不少读者。除了关注传统的四大名著,他们对《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图书也很感兴趣。正在对比《封神演义》不同版本的市民毛先生说,自己前一天刚看过电影《封神第一部》,“从我的经验来看,影视化不能替代阅读原著,书本的描写通常比影视作品更精彩,所以今天特意来挑一本《封神演义》。”一旁的书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影视作品对于相关书籍的引流和增销作用的确比较明显。《封神第一部》上映以来,问询《封神演义》的读者明显增多,其中有不少家长是为孩子购买,近两周至少多卖出了近20本。”
除线下实体书店相关图书销售呈现链式反应外,网上书店对此也有所体现。沉寂多年的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甫一亮相便冲上热搜,目前全球网络播放量已达80亿次,歌曲中化用的光怪陆离的聊斋故事也意外走红。记者在当当网热搜榜单上发现,《聊斋志异》排到了Top10,为了便于促销,网站甚至直接打上了“刀郎《罗刹海市》取材出处”的标签以吸引读者。
思考
创新演绎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对于《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罗刹海市》当下的热度,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微信公众号“古代小说网”创办人苗怀明也有所关注,他认为,“它们的集中出现并且出圈或许能说明一个现象,那就是公众对于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和认同。随着传播方式、渠道的多元化,以传统文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正借助于丰富的娱乐产品和高科技的媒体手段,愈发全方位地进入我们的生活。”
《罗刹海市》是清代文学名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奇幻故事。聊斋专家、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同样认为,引发大众关注这是一个好现象。《罗刹海市》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里面寄托了深刻的人生感慨。
流行,能让文艺作品的接受度更广;流传,则会使文艺作品的底气更足。通过创新转化,可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苗怀明专门去听了这首《罗刹海市》,“刀郎这篇《罗刹海市》选取的角度非常巧妙,重新演绎也是有深度的。文学经典本就常读常新,需要不断进行新的解读,创新的演绎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才能为年轻人接受。”他认为,古代传统文化、古代文学要在当代焕发生命力,必须借助流行文化和创新科技,“我们一方面在继承传统的东西,另外一方面也在流行与传统的碰撞中形成新的文学乃至文化传统。对流行娱乐文化,我们可以更宽容,以开放心态去对待它,推动形成新传统。”
支招
感受古人文气,选择名社版本
身为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苗怀明与古典小说打了几十年交道,这些古典小说的当代意义何在?他认为,无论古今差异如何之大,无论时代如何变幻,古典小说中体现的人与人的情感都大体是相通的。“比如《封神演义》中那么多神仙妖魔斗法,本质就是正邪交锋,反映着人们对于正义美好的向往;《聊斋志异》里人与鬼与狐仙之间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对美好人性的歌颂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一样。”
对于普通读者阅读古典文学,苗怀明建议不妨“不求甚解”。“古代小说如《聊斋志异》,它并非浅显的文言,而是比较典雅的文言,其中有一些典故哪怕不了解也不影响整体理解。所以阅读古典文学,更多的朋友可以不求甚解,大致了解基本情况,去感受古人文章里的文气,也就是表达的连贯性、整体性,建立一种整体理解,千万不要一开始就采用那种一个字一个字查的读法,反而可能让人失去胃口。”
那该如何选择古典文学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这些老牌出版社出版的古籍都比较好。编辑力量强,态度严谨,学术质量高。比如《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几个版本都不错。我特别推荐张友鹤先生的《聊斋志异选》,他从原著490多篇里进行了精选,方便读者阅读,这本书已经出了好几十年,是我见过的《聊斋志异》最好的选本。”苗怀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