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读者那里,邱华栋可能主要是小说家、散文家,关注其诗歌的人不一定很多。实际上,在文学探索的初期,他是小说、诗歌同时用力。而在我看来,虽然相比于小说、散文所取得的成果,他的诗在数量上并不是很亮眼,但是,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他从诗歌探索中获得的人生与艺术思考,以及诗歌文体对语言、视角、内化等的重视,对他在其他文体的探索上取得自己独特的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使他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作家的个人风格。我一直认为,从事过诗歌创作的作家,即使他后来的主要探索不在诗歌上,但他的非诗文本也会在骨子里打上诗歌的印记,形成自己独到的、带着诗味的艺术风格。
诗集《碰到茶喝茶 遇到饭吃饭》是邱华栋新近完成的一部诗集,多为2-5行的短诗,连题目都没有,只是进行了编号。按照诗人自己的说法,这些作品叫禅诗。禅诗不是一个新概念,在中国诗歌史上早有之。从起源看,禅诗是和佛教的禅宗有关的一种诗体,最初与念佛、参禅密切相关,主要是由禅宗之中的高僧大德创作,宣扬一些宗教教义、修禅方式、修炼目标等等,供修禅者学习、参悟,后来被一些诗人所借鉴,创作出了富含禅理禅趣禅意的诗词作品。在中国古代诗人中,创作禅诗的人很多,既有宗教人士,也有普通诗人,如寒山、拾得、王梵志、谢灵运、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苏轼、曹雪芹等;近现代以来的赵朴初、启功、明旸法师、真禅法师、周汝昌等,也创作了不少禅诗作品。在当代诗歌史上,洛夫、周梦蝶、沈奇、南北(王新民)等诗人也创作了一些禅诗作品。邱华栋创作禅诗是对传统禅诗写作的一种延续和创新,也是他在诗歌艺术探索上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禅诗在题材上极为广泛,篇幅短小,其核心是要有禅意。所谓禅意,其实就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具有出世的特征。需要强调的是,出世不等于厌世、逃避。在很多时候,出世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深入世界的方式。有人借用白居易的两首诗中的句子组成“心中别有欢喜事,向上应无快活人”作为座右铭,大意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追求,拥有自己的“欢喜事”,它可以带给生命向上的力量,但是在追求、实现“欢喜事”的过程中肯定是要付出的,有追求的人是做不了“快活人”的。心灵的旷达、愉悦与现实的艰难、付出相对应,形成了一种特殊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其间包含着对“出世”的特殊理解。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对一些宗教理念的现实化、心灵化、诗意化。
传统的禅诗要么阐释禅宗理念,讲述参禅、修行的道理和方式,要么抒写诗人在经历人生艰难、曲折之后的心态,都具有自我净化、自我抚慰、自我超越的意味。邱华栋阅读过大量的禅宗经典,如《坛经》《景德传灯录》《祖堂集》《五灯会元》《宗镜录》《碧岩录》《禅宗无门关》等,也阅读过很多国内外专家研究禅宗的成果,他的禅诗和禅宗理念和传统禅诗肯定存在一定的关联,也和传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联系,但他的目的并不是张扬禅宗思想,而是以诗的方式抒写自己的情感、思想。更主要的是,邱华栋的禅诗大多数都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表达超越物质的精神感受、人生境界,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生活禅”,就是从具体的生活之中感悟、提升的现代人的人生哲学,因而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征,涉及的范围不受传统的禅宗理念、禅诗的影响,而是更为宽泛,更为开阔。
邱华栋的禅诗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传统禅诗的基本理念、基本取向,结合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人生思考对历史、现实、人生、未来进行了多方位打量,并经过自我熔炼、反思、选择,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其主要取向是以诗的方式清洗可能存在的生命的拖累、污渍,净化心灵,提升生命的品质。在当下的物欲比较流行的社会氛围中,这是一种具有诗学价值的探索,可以使人找到明确的精神方向,而不至于在物质的诱惑之中迷失;可以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和提升;可以使人克制欲望,时时以艺术的方式、精神的方式警醒自己,引导自己成为一个干净的人、纯粹的人,而不为外在世界所左右,尤其是不为物质欲望所左右。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意味也值得关注,就是传统美德中的随遇而安,尤其是在物质享乐方面,要善于自我节制,不能因为物欲而放松自我修养、自我追求,以免污染干净的人生。
优秀的禅诗是安静之诗,内省之诗,是超越现实曲折、艰难、苦难的超然之诗。禅诗追求的是通过具体的体验,抒写具有普遍性的人生思考,因此,优秀的禅诗一定会引发读者的思考,甚至引领读者写出自己的“禅诗”——不一定是形诸文字,而是形成自己的人生态度并落实到漫长的人生探索中。
(本文节选自邱华栋短诗集《碰到茶喝茶 遇到饭吃饭》附录“邱华栋禅诗创作谈”,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