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是少年的那个年代,但凡拿着一块画板在公园写生,不管你是素描一只猴子,还是用丙烯反复厚涂一朵荷花,都是妥妥的“艺术达人”。
然而,成为画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在以公斤计的各种颜料纸张上的反复锤炼,还有各种各样书籍的学习,这其中多半就包括安德鲁·路米斯的素描和创意系列。安德鲁·路米斯是著名美国插画大师、美术教育家,1892年生于纽约,他是乔治·伯里曼体系的传承者,不仅在商业美术领域大获成功,是可口可乐等国际大牌的广告顾问,还启蒙了多位DC(美国著名漫画公司)和漫威的画师,影响着近三分之二个世纪的习画者。《画家之眼》在路米斯辞世两年后才结集出版,是路米斯绘画观念的集大成之作。
难能可贵的是,这本《画家之眼》不仅浅显直白地展示了艺术家的思考模式,告诉大家高明的画家如何观察世界,同时也让普通人知道观察这个世界有无数种方式,所谓的灵感获取也许仅仅就是思路和角度的不同。这并不是教你如何画画的书,更像是在讲述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世界的故事。
我也曾经非常钦羡画家这种出门自带光环的职业,虽然小时候画过素描、水粉,但也只停留在涂鸦的水平。可这并不妨碍我看到这个世界美好,转而想要把它们描述出来。就像这本书中所说:“美其实是一种情感力量。”当你对着溪边的小河想着夜晚的星光,对着树叶上的毛毛虫想着远山那一片荒芜,有很多的东西就像小朋友的梦,齐刷刷地冒了出来。
跟专业人士不一样的是,普通人并不具备专业的眼光和手上功夫。但功夫并不是技法,“所有艺术都必须透过媒介传递。所有感情与想法,都必须靠控制媒介去演绎,无一例外。”——这才是所谓技法的真相。
与以前不同,如今的时代已经让所有的媒介工具更加平民、廉价、普及。我的女儿可以带上一堆马克笔以及一个速写本就兴冲冲地跑到楼下喝个下午茶,享受太阳的光辉照耀,当然还有酸酸甜甜的饮料与各种零食……对她来说,把阳光下的花朵涂在画纸上,把奶茶变得五颜六色,再加上一只过来串门的松鼠,这些都是创作。
只要你带着画家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你总能为自己找到创作的答案,又或者说是某种动力。
“艺术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捕捉美本身是一种挑战。这本书中并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甚至与素描、透视那些基础的、高阶的知识体系也没有太多的纠缠。它只是像一个住在你隔壁的大家上门蹭你家茶点时的闲聊,关于如何用一个画家的眼睛去观察,如何知道自己该画什么,如何设计比例色彩,如何知道韵律形体还有质感……其实更像是一种对于美的描述。因为,所有的画,最终都需要用“情绪震撼力”来打动每一个观众。
感谢技术的进步,现在就算你手残到无敌,也不用对画画这件事情感到畏惧。不会用铅笔炭条,不知道水彩水粉,不清楚人体透视,你还可以用AI直接绘图,只需要在输入框打下你的想法,AI直接就帮你把画面给“画”出来。
但这只是机器的进步,如果你想描绘出更好的画卷,你应该读一下这本书,知道什么是“美的十二项基本要素”,知道光线的魔力,知道我们的眼睛和心灵最终寻求的都是美丽,这样才能给机器更准确的指令,让它执行更符合你心意的计算,毕竟——几乎所有的技艺技巧都是“以展现美为目标”。
通过路米斯的《画家之眼》可以知道画家或者说大艺术家们的眼光究竟有什么秘密,然后破解,再给自己加持,说不定就可以带着梵·高出门,发现向日葵也可以在星光下盛开。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多一重了解,多一些思考,多一种表达,才会让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多一分温度。
当我们谈论这些的时候,新世界的画卷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