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思红岩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出圈”之作人间四月正清明
第007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樱思红岩村
优秀传统文化的“出圈”之作
人间四月正清明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4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间四月正清明

李中华

  春分后,谷雨前,是清明。

  清明前后,正是仲春与暮春相交时,此时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天清日澈,万物吐故纳新、欣欣向荣。《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载道:“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般风轻云柔、花繁雨疏、草绿叶青的清明景象,亦是春耕的大好时节。“布谷,布谷,布谷……”此刻你若往乡下去,定听见山中的布谷鸟声声催得急:沉睡了一冬的农田该松土了,早稻的秧苗也该撒种了。田间地头,白鹭翻飞,四处是农人忙碌的身影。

  南方春日多雨,清明往往是被一层雨吹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的这句诗,总归还是用于南方更为贴切。而北国的春天,更多如杜子美笔下“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那番明朗,我曾在鲁地待过几年,北国的少雨多晴,我是见识过的。

  多雨的清明染翠了山色,滋润了桃李杏梨,诸花争春斗艳,把枝头撑得热热闹闹;金黄的油菜花开在田间屋旁,与樟楮掩映下的白墙黑瓦相映衬,是南国独有的风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近些年的春日乡野里,穿着汉服、打着油纸伞的赏花人渐渐多了起来,“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宽服长袖的赏花人,往往又成了旁人眼中的风景。

  清明,踏青赏花是一件乐事;采清明草、做清明果,是另一件乐事。

  清明果亦称青团,多用艾草或鼠曲草制作,其做法各地大致相同:野地里采来的艾草或鼠曲草,用水焯熟,剁碎,然后和大米粉和在一起揉成团,再用手搓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丸子,上架蒸熟即可。

  清明果可蘸白糖吃,讲究些的,便包些糖馅肉馅香菇馅竹笋馅,或将团子捏出各式好看的形状,总归是看各人的口味和喜好。蒸好的清明果,通体翠绿,艾草或鼠曲草的草本香,混合着春日阳光与雨水的味道,轻咬一口,唇齿间春光四漾。昔日母亲在做清明果时,我总是徘徊灶前,必要“得偿所愿”,非待母亲从锅中给我盛出一拳头大滚烫的清明果,方才欢天喜地地捧着走开。

  每年四月,多雨的清明,似乎便是被这满街满巷清明果的香味勾引来的,它披着雨丝来,也掖着游子思归的心而来。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自唐时,因日期相临之故,上巳节赏春游乐与寒食节追古怀远的习俗便逐渐融汇于清明。清明,遂从一个单纯的用于农事指导的节气,而逐渐成为与端午、中秋、春节并列的传统节日之一。自此,清明这一词,便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了特别的意义;而清明这一天,也成为了每一个中国人心心牵念的日子。

  作为节气的清明,是沾衣欲湿杏花雨,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是柳永的“乍疏雨,洗清明,倾城寻胜去“。而作为节日的清明,是朝作轻寒暮作阴,是落花有泪因风雨,是高翥的“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这一喜一悲,就这样在同一天迎面撞上,而奔波他乡的游子,也在这一天有了归乡的执念。

  这一天,无论离家多远,不管是走路,骑马,乘车,坐船,在外的游子总想着赶回家,在萧萧的雨丝或明暖的阳光中去往先人墓前,除草,焚纸,燃香,祭拜,任一份或浓或淡的哀思袅入青空。而那些无法归乡的人,在这一天,也总会朝着故土的方向默然站着。在他的心中,故土自遥远处奔赴而来,逝去的先人自记忆深处奔赴而来,离家千里的人,心终沉沦于日渐模糊的故乡。

  在我的故乡,还有吃“清明饭”的习俗。这一天,当扫墓祭祖回来,整个家族的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清明饭”是由各家轮流来做的,男人们扫墓去了,家族里的女人们便都聚在这户人家做饭。这一天,可以见到很多“陌生”的家族成员,也可以听见很多有趣的家族史事。在我尚小的时候,吃“清明饭”还是家族中男子的特权,女人们是不允许上桌的。而今据母亲所言,亦早已无这样的习俗了。

  从清明到端午,从中秋到春节,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一个民族像我们华夏子孙这样,如此执着于“返乡”吧。而或许正是这一份源于灵魂深处的执念,造就了华夏民族独有的家国团圆情结。

  人生不忘来处,方知去处。

  周礼以降的宗亲情结,汉唐以来的儒家伦理,让“慎终追远”已成为深入我们骨髓的文化魂魄,由亲人到家族,由家族到社稷,这份文化魂魄一以贯之,绵延不绝。唯此,才有了抗战八年,一批批早已在南洋落地生根、家境优渥的华裔侨胞,不惜倾家荡产捐钱捐物,甚至直接回国参战;唯此,才有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批如钱学森这样的早已在西方世界功成名就的专家学者,毅然抛下一切,回到一穷二白的故土,投身于祖国的建设。

  而这样的“返乡”故事,在我们的华夏历史上,实在是太多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多雨的南方,今年清明难免又是细雨纷飞的样子;而每一个归家的游子,内心深处追思先人,也难免不愁肠百转、思绪万千。然而,在这个家国“清明”的时代,伤春过后,追思过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加昂首挺胸地阔步前行吧。

  人间最美四月天,泱泱神州皆清明。常感慨有幸生于华夏,生于这样一个“洁齐而清明”的国家。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