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思红岩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出圈”之作人间四月正清明
第007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樱思红岩村
优秀传统文化的“出圈”之作
人间四月正清明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4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樱思红岩村

周勇

  红岩樱花 金雅倩 摄/视觉重庆

  三月,重庆开启“花城”模式,姹紫嫣红,繁花似锦。

  红岩村的花更加夺目——如千堆雪,似万里云,洁白无瑕,落英缤纷。那是“红岩樱花园”的樱花盛开了,引得游人如织,打卡纷纷。

  说起红岩村的樱花,我们就会想起80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女士在重庆的8年时间。正是他们驻扎红岩村的抗战岁月,成就了如今的这桩浪漫之事,也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3月18日,细雨菲菲,丝丝凉意,红岩村迎来了一群学者。我带领同学们专程前往那里观樱赏樱,缅怀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大姐,探寻50年前开始的日本樱花扎根中国、扎根红岩村的故事。

  走过标志性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从红岩礼堂与红岩托儿所之间的空隙望去,犹如大幕初启,半遮半掩,序曲唱响,台上已有一大片白云在召唤着我们。

  拾级而上,进入一条由条石铺地的斜坡甬道,娇艳的红叶石楠和碧绿的山茶花树,引领着游人缓步向前。甬道两侧,密集地站立着高大的樱花树,雪白的樱花和红色、绿色的植物构成了一幅争红斗绿,一白高天下的热闹图景,犹如一首红岩樱画的快板乐章,吸引着游人的目光。这便是“红岩樱花园”的第一台地。

  走过甬道,尽头是一壁石墙,上面嵌刻着“红岩樱花园”五个金色的大字,严谨、端庄。旁边一块黑色的石头上刻着一些金色的小字。因风雨吹袭,石头上的字迹已有些风化。

  我们从石墙的两侧继续向上,来到樱花园的第二级台地。

  首先映如眼帘的是一片翠绿铺地,那是蓬勃生长的青青小草铺就的地毯。台地进深约有二三十米,横阔似有五六十米。缓缓的坡地上,横向种植着三排高高的樱树,有一二十米。

  树树之间,相隔宽阔,让散开的树冠尽情地向上生长,开满了雪白的花,顿时便让因细雨而阴凉的环境亮堂起来。这里的樱花洁白如雪,细小如豆,每朵花由绿色的花叶托起5个白色的花瓣,中间是一支雄蕊,一群雌蕊环绕四周,温和而朴素。细雨中,或含苞待放,即将喷薄而出;或娇樱带露,闪闪有光。

  这里的樱花如雪如絮,相依相偎,三五成群,群群相连,结成蓝天中的白云一般,一朵朵,一簇簇,自信优雅,婀娜多姿。

  这里的樱花,恬静地伫立,舒展地生长,连接成浪漫的樱花长廊,迎接着八方来客。人们漫步绿茵之上,穿行树丛之间,徜徉白云之下,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一阵轻风吹过,细小的花瓣和着雨滴,如仙女散花,舞姿翩跹;如飞蝶展翅,飘飘忽忽;如瑞雪飞扬,漫天起舞,飘落而下,噼啪作响。

  那真是一场梦幻般的樱花雨啊!打在身上略带清香,沁人心脾,落在地上缤纷四溢,顿时把草地化为绿色的天空,撒下了一把银色的星星,让人不禁惊呼这漫天飞舞的樱花雨“好美,好浪漫”!

  而更多的樱花则依然屹立枝头,傲然灿烂。它们有娇柔的身姿,有羞涩的朦胧,有静美如卧云,还有飘逸般的云裳。它们时而迎风招展,时而昂头大笑,时而浅唱低吟,时而窃窃私语,时而相依相拥,时而携手共舞,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与高洁。这便犹如慢板乐章,抒发着红岩樱花的独特魅力。

  沿着两旁的石栏继续登攀,又跨上一道石墙,便来到“红岩樱花园”的第三台地。这里是全园的最高点。一道砂石栏杆、一道红色石楠、一道青青绿植,这灰、红、绿三色带将其与第二台地区别开来。

  这里山势陡然抬高起来,一直接到山崖上更加陡斜的坡地。远远望去,较之第二台地,这里的樱花栽种更紧密,花开更密集。尤其是在山坡常绿高树的映衬下,这里的樱花似乎花势更热烈,花海更汹涌,花信更浓烈,更让人心神舒畅,悠然忘归,仿佛快速乐章,引领着乐曲达于高潮。

  凭栏远望,似余音袅袅,红岩村的景象尽收眼底。

  左边是屹立嘉陵江边红色山岩上的“八办”楼,建于1939年,那可是毛泽东笔走龙蛇,写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地方;是周恩来住过8年,题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地方;是宋平聆听周恩来教诲后写下《同流而不合污》的地方。

  前面的红岩礼堂建成于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谈判时第一次启用,在这里观看了红岩村的年轻人排演的《兄妹开荒》;40年后,邓颖超来到这里,题写了“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临行时她举起双手,“红岩的事就拜托大家了”至今仍余音绕梁。

  右边是红岩托儿所,我们仿佛还能看到邓颖超抱着小乐天的身影,听到周恩来吟诵“双乐天”的笑声。再往右边走去,便是红岩公墓,那里静静地埋葬着当年牺牲、故去的同志们,其中就有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

  对面的山坡上,曾经有监视红岩村的国军阵地,有为躲避日机轰炸而挖掘的防空洞。如今,这里早已经建起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与红色的山岩、白色的花海,共同记录着时代的风云。

  2023年的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25周年的日子。樱花绽放之际,更让人思绪绵绵。我提议去追寻周恩来与红岩樱花的情缘,以及因此而成就的浪漫故事。

  在历史的记录中,红岩村的土地上并无樱花的记载。如今的红岩村与樱花的缘分全都是因为周恩来。

  周恩来一生喜欢樱花。1919年他东渡日本求学时便写过《雨中岚山》三首诗,其中就有对日本樱花的描写。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率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29日,周总理与他代表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田中角荣知道周总理喜欢樱花,便以日本国民的名义赠送给中国1000株樱花树苗。周总理指示将这些树苗种植在北京玉渊潭公园等地。翌年4月,廖承志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日本时,特地遵照周总理的嘱咐,将几枝盛开的樱花带给田中角荣。

  周总理生前曾希望能在樱花盛开的时节重访日本,但终未成行。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百岁老人吉村孙三郎发起在周恩来留下足迹的京都岚山建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勘刻着1919年周恩来留学日本、游历京都岚山时写下的《雨中岚山》诗,以表达日本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厚情谊。

  1979年4月,樱花烂漫,邓颖超率全国人大代表团访问日本,受到日本政府和人民极其隆重的欢迎和接待。邓颖超专程前往京都,亲自为岚山周总理诗碑揭幕,以此种方式实现了周总理生前的遗愿。

  在这次访问中,田中角荣又赠送给中国2000株樱花树苗,希望将这些树苗移植在周恩来总理的家乡和生活过的地方。后来国家将这些树苗分别送往周总理故乡淮安、绍兴,以及他生前工作过的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北京、天津等地。

  送往重庆的为日本山樱,共79株,市委决定将它们种植在周恩来曾经工作和生活了8年之久的红岩村中。从此,红岩村与日本樱花结下友谊之缘。

  种植樱花的地方,原来是一处陡斜的荒坡地。重庆人民在这里开垦荒山,整治山坡,垒石造台,配植花草,成就了今天的“红岩樱花园”。

  1982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为“红岩樱花园”题名,并简述这段樱花的故事。

  此次寻访我有幸看到了廖承志先生的手书:“红岩樱花园 日本前总理田中角荣先生赠给周恩来总理之日本山樱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植于此园 廖承志 一九八二年四月”。

  1988年,我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访问日本。我们专程前往京都,向周恩来诗碑敬献鲜花,表达敬意,留下难忘而美好的一瞬。

  从1919年周恩来在《雨中岚山》中描写樱花,时间过去了100多年。从1972年田中角荣向周恩来赠送樱花,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从1979年田中角荣所赠之樱花种植于红岩村的土地上,也已过去了40多年。

  红岩的樱花因周恩来而成为浪漫、高洁、坚毅、果敢的化身。

  几十年来,当年的小苗已经长成风姿绰约、仪态万方的大树。每年春天,红岩村的樱花如约开放。今年更是繁樱如雪,思念如潮。

  正如期许的繁盛与绚烂,告慰故人。更因这红岩樱花园造就的历史浪漫,成就了今天的盛景繁花。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