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举!他们用行动传递城市温度自今日起扩大开放公民出境团队游国家试点范围我国“深地一号”工程又获新突破去年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48亿元穆迪下调“签名银行”债券至垃圾级家用电器为何常常“修不如换”乡村旅游升温夯实监测奠基石和顶梁柱作用 为精准治污提供科学依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以客户为中心 泰康养老重庆分公司积极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
第009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凡人善举!他们用行动传递城市温度
自今日起扩大开放公民出境团队游国家试点范围
我国“深地一号”工程又获新突破
去年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48亿元
穆迪下调“签名银行”债券至垃圾级
家用电器为何常常“修不如换”
乡村旅游升温
夯实监测奠基石和顶梁柱作用 为精准治污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
以客户为中心 泰康养老重庆分公司积极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3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夯实监测奠基石和顶梁柱作用 为精准治污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监测网络建设 监测能力更加提升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深化环境质量监测和预报预警,不断优化监测站点,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陆水天空、地上地下、城市农村协同布局。

  在大气监测方面,建成由大气综合观测超级站、PM2.5和交通、工业园区等各类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组成的立体大气监测网络,同时结合移动车走航、无人机等多种监测手段,建立起具备地面温室气体长期连续自动监测能力,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预警预报、监测数据应用分析等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十四五”期间,重庆设置了由200多个市级以上监测断面组成的监测网络。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贯彻落实自动为主、手工为辅的监测理念,新增20多个国控水质自动站,率先实现了国控断面自动监测能力的100%覆盖和国家联网共享数据。

  在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监测方面,通过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立健全重庆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了土壤监测全覆盖;完成“双源”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信息调查,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奠定基础;在农村环境监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领域,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

  “智能+”赋能 科学治污更加精准

  市生态环境局聚焦提升监测数据质量,综合利用智能化手段,加快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水平,不断增强生态环境监测质效,以科学精准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全市生态环境工作中交出优异的答卷。

  其中,积极结合自动监测、卫星遥感、传感器等技术,建立起“天空地”一体化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并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现全市各镇街大气PM2.5及其他有害监测因子的全覆盖。

  坚持手工水质监测向多维自动监测转变,通过联合国家级研究中心和总站,全国首次共建智能化实验室,新增多个雨量计自动监测点位,填补了全市水资源自动监测空白。充分利用水质预警预报系统和自动监测平台的预警能力,及时推送预警信息等措施,不断拓宽了监测能力范畴,推进了水生态监测现代化,为全市水污染防控提供重要数据来源。

  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结合现场勘查,精准开展土壤污染调查的同时,利用土壤快速检测技术,初步掌握土壤污染状况。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农村监测领域中的支撑作用,与市农科院共同建设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农业农村分中心,推动自动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提升在农业农村监测中的应用能力。

  严控监测“生命线” 数据质量更加可靠

  市生态环境局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为核心,坚持把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摆在突出位置,积极组织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联合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稳步提升机构监测能力以及持续提高人员技术能力,进一步推进全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可靠性。

  全市环境监测已逐步建立起以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为技术和质控中心、4个区域分中心为支撑、其他区县站为依托的模式,并逐步覆盖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当前资质能力覆盖水(含大气降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等各环境要素,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模式,大力提升全市监测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2021年至今,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对第三方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质量监督检查276家次,有效加强了机构监督管理,规范了监测行为,提高了数据质量。

  创新工作方式 作用发挥更加突出

  监测网络健全了,监测数据完善了,如何更好地发挥监测作用,助推全市生态环境向好?

  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作为,聚集生态环境监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持续增强内生动力,全力推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其中,在全国率先建成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站,开创碳排放试点监测,有序推动全市气候变化和碳监测评估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并坚持以建设好、管理好空气质量网,来保障全市监测数据“真、准、全”。

  主动应用前沿技术手段,落实监测先行,通过试点开展水生态监测评价工作,组织开展川渝、区县跨界河流联合监测,深化水质预警预报系统建设运行等行动,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针对建设地块的污染问题,创新提供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服务,承担地块复核仲裁,及时纠正偏差,避免造成国家经济损失,进一步提高重庆市建设用地土壤调查工作质量,守护好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底线。

  吴志杰 张沥文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