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履职助推市委“一号工程”走深走实把红岩精神融入重庆城市文化形象建设在促进重庆城乡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打造人文之城要推动重庆全民阅读建设
第010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以高质量履职助推市委“一号工程”走深走实
把红岩精神融入重庆城市文化形象建设
在促进重庆城乡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打造人文之城要推动重庆全民阅读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2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笔谈

以高质量履职助推市委“一号工程”走深走实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战略机遇。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明确指出,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在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下,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把推动市委“一号工程”走深走实作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和务实举措,积极思考、主动作为,用依法履职的实际成效助力国家战略落地生根、实现良好开局,切实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人大有作为”。

  坚持党的领导,高站位谋划人大工作

  2020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国际多式联运集疏系统建设、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等七个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摸清了情况,提出了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为推动国家战略落地生根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年7月,经过反复思考协商、报经两省市党委同意,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明确从协同立法、联动监督、代表互动、理论研讨等方面通力协作。为推动议定事项落地落实,两地人大建立完善常委会定期会商、秘书长沟通协商、专委会专项工作交流、市州区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对接等常态化合作机制。截至2022年底,两地人大共召开三次联席会议,在十一个方面开展了协作。

  加强协同立法,为唱好“双城记”提供有效制度供给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协同立法。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两地人大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首个综合性协同立法项目,同步启动、同步通过、同步实施。两地条例有30余项具体条款实现了制度对接,针对川渝两地市场准入、涉企收费、扩大开放等共性问题,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实现了重要制度设计相对统一、相互衔接,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权益保护、提升开放水平等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开展铁路安全管理协同立法。随着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两地铁路线路不断增加、开行密度不断加大,对铁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3月,两省市人大同步通过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条例不仅在管理规范、执法要求、条文内容方面基本保持一致,还专门规定了川渝铁路安全协作的具体机制,明确要求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勤联动的安全管理体系,为两地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开展嘉陵江流域保护协同立法。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先后作出关于加强广阳岛片区规划管理的决定、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渔工作决定的基础上,协同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首次以“重庆决定+四川条例”形式,对嘉陵江流域保护开展协同立法,对流域水生态环境共标、共建、共治、共管作出有效管用的规定,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夯实制度基础。为及时掌握两地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两地人大还联合开展了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让一江碧水美景永存。

  开展全流程监督,助推重大任务落地见效

  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围绕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为推动成渝中线高铁尽快启动建设,2020年,两地人大分别听取了本省市政府关于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推进工作情况的报告。2022年,两地人大再次分别听取了本省市政府的情况报告,督促这一标志性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在两地人大持续推动下,双城经济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迈出新步伐。陆上,成渝中线、成达万、渝万等高铁项目陆续开工,双核之间高铁通行时间缩短至近1小时,川渝省际高速公路通道达到16条、在建4条;空中,重庆新机场和江北机场改扩建加快推进,将与成都双流、天府机场共同形成四大机场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水上,全国最大内河多式联运枢纽港果园港全面建成,嘉陵江利泽等航运枢纽提速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将释放出更大的“黄金效应”。

  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重庆高新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为打造高新区升级版,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提供法治保障。2021年,听取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情况的报告,要求政府夯实产业基础,激发创新动能,加快打造“科学之城、创新高地”。2022年,重庆代表团在全国人代会期间提交全团建议,建议从布局建设战略科技力量、引进建设高水平科研机构等方面加快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经过持续努力,西部(重庆)科学城高端创新平台加速落地、高层次人才加快集聚、高新产业持续壮大,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修订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开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执法检查,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促进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着力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2021年,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联动,分别听取审议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情况报告,督促政府不断拓展合作深度广度,加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2022年11月,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联合调研《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实施情况,为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国际知名文化和旅游品牌作出积极努力。

  强化代表作用,在服务战略实施上展现代表风采

  助力多项重大事项落地实施。十三届全国人大期间,重庆代表团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支持重庆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等提出全团建议13件,得到积极回应,一些建议已落地实施。如,重庆代表团连续四次就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启动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等事项提出全团建议,持续助力两地航运建设。在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下,川渝两地政府联合印发了《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实施方案》,携手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2021年,重庆代表团提出关于支持设立重庆金融法院的建议,时隔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设立成渝金融法院的决定,成渝金融法院已揭牌运转,有力支持了双城经济圈建设。

  助力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重庆和四川能源结构单一、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重庆和四川代表团分别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快推进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的建议。去年6月,两地人大再次组织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为川渝能源综合改革建言献策。

  助力毗邻地区联动发展。2021年,组织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就协同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展跨区域专题调研,提出加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建设等建议。同年,重庆、四川共同批准设立跨省域省级新区高竹新区。2022年,两地人大继续联动,分别听取审议了两省市政府关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川渝高竹新区发展建设情况的报告,加速建设川渝合作的“桥头堡”。

  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召开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迅速组织传达学习,及时研究贯彻意见,要求围绕贯彻落实市委“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意义、战略目标、战略定位的认识把握,把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人大职能职责,聚焦重点任务清单,认真思考、积极谋划,增添措施、细化方案,为推进市委“一号工程”走深走实作出人大新贡献。一是在立法工作上彰显新气象。认真研究谋划一批与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的地方性法规项目,及时纳入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年内,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协同开展关于川渝高竹新区行政管理事项、川剧保护传承、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服务管理、法律援助等立法调研,适时启动立法工作。二是在监督工作上体现新作为。将“十项行动”列为监督重点,每年选择两项行动和若干重要法规、重大项目,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持续推动“一号工程”向纵深发展。年内,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协同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结合听取审议“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强化对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建设的监督,听取审议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报告,听取成渝金融法院运行情况汇报,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三是在发挥代表作用上展现新担当。围绕优化生产力布局、高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增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能力、推动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与双城经济圈建设密切相关的事项,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交代表建议。组织川渝两地全国人大代表开展“加强长江上游航运能力建设”专题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助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短板和瓶颈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