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开门红” 重点工程建设春节“不打烊”贴心服务让人感受重庆温度巡线一天步行近20公里西部陆海新通道春节发运超过50班开心过新年守着玉米基地过大年
第001版:要闻
 下一版 
奋战“开门红” 重点工程建设春节“不打烊”
贴心服务让人感受重庆温度
巡线一天步行近20公里
西部陆海新通道春节发运超过50班
开心过新年
守着玉米基地过大年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1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渝大地庆新春
“追太阳”的南繁“候鸟”:
守着玉米基地过大年

本报记者 栗园园

  1月21日,大年三十。距离重庆1600余公里的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镇,天空湛蓝、云朵洁白,最高气温达到27℃,正是玉米生长的最佳温度。

  早上9点,市农科院玉米所所长杨华如往常一样,身穿蓝色大褂,手拿回形针、授粉袋、剪刀和记录本,准时出现在科研基地。

  随着光照增强、温度上升,晚上处于“休眠”期的花朵要再次开放,杨华不敢有丝毫耽误,手脚麻利地开始给花朵套袋,并一一用回形针固定,避免花开后花粉四处飘散。

  “等会花开了,我们要把粉抖到袋子里,然后授到杂交目标植株的花丝上,再套上袋子用回形针固定。”对于这些不断重复的工作,杨华几乎一分钟就能完成一次授粉动作。他说:“这是第三批种下的育种材料,春节期间要把粉全部授完,节后第一批就要收获了。”

  自从事玉米育种工作以来,杨华和团队的科研人员每年在重庆、云南、海南来回奔忙,实现了一年种3季玉米,被称为“追太阳的人”。

  “一个杂交组合要成为一个品种,要种10季。我们这样做,就能把育种进程从10年缩短到三至五年。”杨华说,南繁育种开展30年来,在海南过年对他来说已成常态。

  多年留在海南过年,杨华也从中找到了许多乐趣。此时的海南,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玉米育种专家,闲暇时间大家聚一聚,交流最新的科研发现、进展、方向,也让杨华感觉很有收获。“聊到谁发现了一个好材料,我们就直接把花粉取回来杂交授粉了,多好!”杨华笑着说。

  更让杨华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南繁基地的玉米育种材料明显比以前长得更“乖”了:植株整齐,穗粒更大、更饱满。“今年我们选育的耐高温杂交组合,能在35℃的持续高温下实现不减产,而在以前,30℃的高温都是受不住的。”杨华自豪地说。

  杨华说,在市级相关部门支持下,这些年基地住宿条件、灌溉设施等都有了很大改善。“未来还要启动‘数字南繁基地’建设,增添水肥一体化设备、自动化数据采集设备等,我们的育种将变得更科学、精准!”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