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西方世界关于中国威胁的论调,始终不绝于耳。如何理性评估中国的大国崛起,一些学者已经拥有了系统化的观察与思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方晋博士的《查尔斯河畔论中国崛起》一书,正是以此为视角,借助2016年赴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在高校林立、学者汇集的查尔斯河畔,拜访了数位研究国际关系、历史和经济学的专家学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观察与思考,从政治、经济、历史等不同角度提出,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乃至引领全球治理变革,才能在世界政治经济版图的重塑中占得先机。这让我们得以从外部世界,去观察一个东方大国的崛起对于全球经济格局、政治环境的改变。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有一个专有概念叫“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个概念源自对历史上大国崛起规律的总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其实已经失去了适用性。该书中几乎所有的受访学者,都认同“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总结意义,但他们并不认同这一总结历史的工具,对于如今大国崛起的进程,仍具指导意义。
“修昔底德陷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黑暗丛林法则”,这是刘慈欣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中的宇宙第一生存法则,因为生存的本能与猜疑链的存在,一旦某个宇宙文明被发现,就必然遭到其他宇宙文明不经沟通的打击。全球化让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联,已经深入血脉难以切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国际交流机制的透明,也让国与国之间形势误判的概率降到最低,但显然,当今的世界不是宇宙的“黑暗丛林”。
也许,不少人可能会因为本书的出版时间而降低对本书的预期,因为本书出版于五年前,而文章大多成稿于六七年前。不过,这反而拥有一种独特的“比较阅读”的体验,一边从书本去阅读国际经济学家对于中国崛起的“未来”判断,一边以现实去阅读过去几年中国崛起进程与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历史”注释。
如果你能翻开这本书,就能有一种坐着时光机穿越的体验,也会发现过去五年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仿佛一切都在查尔斯河畔专家们的预料之中,中国大国崛起的进程没有改变。而反观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没有停止,推进对外开放的胸襟更显开阔。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一次许下“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中国再一次重申“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报告中还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持续营造适应高水平‘双循环’要求的发展环境。”
时近岁末,习近平主席在完成东南亚之行,大力推动全球治理、全面擘画区域合作之后,又踏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东之旅,引领中阿、中海和中沙关系迈进全面深化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全球变局中不断开创新局,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笔者相信,这本书也许能够为我们如何在全球化视野下理解“中国崛起”,提供更多元的维度,也能让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经得起更长久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