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一世界 一书一人生在幽暗中为自己提一盏灯在器物中找到另一个自己带孩子踏上古法制糖的飘香之旅
第010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一茶一世界 一书一人生
在幽暗中为自己提一盏灯
在器物中找到另一个自己
带孩子踏上古法制糖的飘香之旅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话作者

带孩子踏上古法制糖的飘香之旅
——讲述非遗技艺的《长腰山,十八锅》入选中国好书榜
本报记者 赵迎昭

  大片的蔗田,像一汪汪绿色的湖,绿得要滴出汁液来……这是重庆作家曾维惠新作《长腰山,十八锅》中描绘的江津长腰山景象。近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的2022年10月中国好书榜单发布,这部充满童心的小说上榜。它有什么独特魅力令其登榜?日前,曾维惠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专访。

  原来,长腰山地区自古以种甘蔗、熬红糖闻名,古法制糖技艺代代传承。可是,当地和不少其他乡村一样,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基本是老人和孩子。在此背景下,种植甘蔗、传承古法制糖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古法制糖技艺一度面临失传境地。

  “种甘蔗的老了,做红糖的也老了,手工红糖的手艺恐怕要失传了……”有一天,曾维惠的朋友何忠兰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何忠兰的家乡就在长腰山。曾维惠看到后很不是滋味儿,心中萌生出一个念头:我要以我的方式,让古法制糖这种老手艺留下来,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尽绵薄之力。

  曾维惠告诉记者,古法制糖要经过开搞、榨汁、撇泡、赶水、摇瓢、打砂、倒模等多个环节。为把古法制糖技艺讲得更自然、鲜活,她在动笔前下了不少功夫——数次前往长腰山,在蔗田体验砍甘蔗,在糖坊观看熬制红糖,和糖匠拉家常,逐渐捋清了熬制红糖的工序。在这一过程中,当地淳朴的民风、老手艺承载的工匠精神,以及背后浓浓的温情深深触动了她:“糖坊里,既有红糖的香,又有生活的甜。”

  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曾维惠坦言,把非遗融入儿童文学是一种挑战。其难点在于:创作时,不能把古法制糖技艺以及种蔗、砍蔗等与故事分离开,而要把这些与故事无痕融入,让这些知识点随着故事的发展铺陈开来,故事讲完了,甘蔗成熟了,红糖熬好了,古法制糖技艺也就呈现在读者眼前了。

  她是怎样解决这一难点的呢?原来,《长腰山,十八锅》的4位小主人公天真乐观,各有独特性情。通过讲小主人公从好奇,到学习,再到成为小糖匠的故事,读者就能从中感受到古法制糖技艺的趣味所在。她还说,儿童文学是写给孩子们读的,写他们参与熬糖种蔗,踏上古法制糖的“飘香”之旅,就是希望让更多孩子了解和学习这项非遗,让这一非遗得到更多保护和传承。

  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长腰山发生变化的故事。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当地村民搭上了电商“快车”,不仅让长腰山红糖香飘四方,还为当地招来游客,昔日冷清的乡村变得活力满满。

  曾维惠说,时代赋予作家以重任,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还有许多值得作家书写、值得捧给孩子们阅读的故事。将来,她会继续以不同角度书写讲述乡村变化的温情故事。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