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发挥高校人才优势 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对策
第012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发挥高校人才优势 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
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对策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1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叶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国之命脉,重在人才。新征程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关乎国家民族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着力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支撑,加快建设拔尖创新人才精准培养体系,探索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土壤。

  锚定时代发展诉求,着力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检验我国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更是新时代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人才培养上亮出鲜亮的马克思主义底色,尊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与诉求,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立场,寻求拔尖创新人才的个人天赋与能力素质的最大化与最优化发展,积极培育其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个人意志与国家需求的有机融合。三要凸显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相关要求,为具有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的青年才俊提供更多机会与更大舞台,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积极开拓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筑牢人才培养根基,加快建设拔尖创新人才精准培养体系。青年拔尖创新人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育关乎全局、利在长远。一要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厘清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标准。从思想政治站位、社会发展诉求、学校发展实际、个人能力特质等方面科学确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标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二要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结构。加大新兴专业与交叉专业的建设力度,打通学科与专业发展壁垒,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提升精品教材开发数量与质量,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拓展学科视域、提升专业素养以及涵育职业道德提供有力支持。三要改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尊重拔尖创新人才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理念与方式,通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有针对性地培育其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实现创新特质的深化与拓展。四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尊重人才成长基本规律,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性表现与成就,结合新兴数字技术构建系统化、有梯度、开放性的评价体系。

  夯实人才培养保障,探索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的过程,要加快构建与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对教师队伍建设、办学资源管理、人才生态优化等予以保障。一要培育未来强师,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通过开展教师专业培训、组织教研活动、鼓励教育教学研究、完善传帮带机制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素质。二要优化办学资源管理,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央、地方与学校统筹规划,持续加大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所需办学资源的投入力度,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科学培养与持续成长提供数量充足与设施齐备的办学条件。三要优化社会生态,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健康成长环境。不仅要尊重人才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着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生态环境,让各类人才创造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还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携手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全方位、全过程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素质,帮助其真正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底色、胸怀“国之大者”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