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世界意义在掌握历史主动中传承好红岩精神以高质量党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四个坚持”推进高水平新医科建设
第011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世界意义
在掌握历史主动中传承好红岩精神
以高质量党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以“四个坚持”推进高水平新医科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9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俞燕 黄文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指出,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学校要充分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把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全面布局、整体设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展好,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多维度构建课程体系,促进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课程是劳动教育的主渠道与重要载体。学校应以课程为主阵地,明确劳动教育目标,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落实。一要系统设计阶梯化教育目标,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小学阶段要注重劳动意识启蒙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阶段要注重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教育,高中阶段要注重职业劳动体验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注重工匠精神培育,高等学校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各学段劳动教育良性衔接、一体推进。二要创新构建劳动教育课程群,形成具有综合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把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思政+劳动”协同育人效应;把劳动教育融入综合素养课程,打造“综合+劳动”联动育人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构建“专业+劳动”育人新格局。

  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强化劳动实践和劳动教育。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办好劳动教育,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实践”内涵,打破第一、第二课堂藩篱,探索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依托各类实践活动培养新时代劳动者。一要加强劳动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把教室“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贯通起来。结合学生成长需求,精心打造劳动教育“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劳动、公益志愿劳动、基地实践劳动等,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培育公共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二要加强劳动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走进工厂车间、企业一线、田间地头,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教育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发挥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优势,广泛开展“职业教育进社区”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参与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

  多方面提升保障能力,推动劳动教育长效性开展。探索新时代劳动育人路径,提升劳动教育效果,需要在加强制度保障、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下足功夫,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一要加强劳动教育制度供给。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结合自身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以制度保障劳动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实施,推动劳动教育在学校全面落地落实。二要强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双师制”,完善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交流共享机制,鼓励聘请各行各业专业人士和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打造一支满足需求、专兼结合并具备理论讲授、训练带教、实践指导能力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三要推进劳动教育评价转型。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考核,实现基于数据的过程性、发展性、精准化的劳动教育素养评价。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21年委托课题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