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加强数字经济治理,提升数字安全水平,让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改善和保障民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拓展了实践空间。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以数字技术作为基础支撑和重要手段,全方位推动数字技术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为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注入强大动能。
注重顶层机制设计。促进数字技术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要从原则、规则层面作出基本指引。一是建立基层治理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席会议或协调机制。各治理主体的治理策略会因实践变化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因而重点是建立常态化的政策沟通交流机制。要围绕数字技术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落地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梳理明确的责任清单,形成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形成“纵横交叉”的信息共享机制。要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数据纵向与横向通道,消除数据壁垒,出台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标准,明确共享范围、使用方式、权力归属等,确保共享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完整性和通用性,形成信息数据能上能下、数据成果实时共享的一体化机制。三是构建数据治理保障机制。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要确保基层治理主体严格按照“最低限度”原则搜集服务对象的信息,另一方面要明确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开放的边界,确保用户数据不会被泄露和滥用,构建数据安全保障机制。
明确具体推进路径。推动数字技术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推动基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围绕“一网+一库+多应用”展开,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一是建构联结市、区(县)、乡镇、街道及社区、村于一体的政务网络。站在服务对象的视角,将各服务主体的网站与服务对象持有的移动端App相连接,让处于偏远地区的用户可以在App中实现自己各项政务需求;站在治理主体的视角,将市、区(县)、乡镇、街道及社区、村各主体与网络政务平台对接,实现整体治理与专业化运作协同联动,避免各级治理主体出现治理空白或治理冲突。二是建立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涵盖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个人的基础信息,具体包括单位信息、人口信息、市政建设等基础信息。治理主体可以依照自身治理职权、职责申请使用。数据库可以遵循预设的算法逻辑进行数据归纳与推衍,辅助基层治理主体作出精准治理决策。三是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和服务场景设计应用程序。围绕特定领域跨部门建设“大采购”“大政法”“大旅游”等一批“大系统”应用程序,贴合服务对象生产生活各方面,形成应用程序集群。如重庆市江北区依托平台打造“党建引领物管”“老马带小马”“矛盾纠纷化解”等应用场景,初步实现了“微事网格解决、小事不出社区、大事街镇调处”,助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同频共振”。
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以数字技术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核心是站稳数字治理的人民立场。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素质素养的高低、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直接影响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的质效。一是要将数字素养和技能纳入教育体系。将数字素养培育、数字技术使用技巧等相关培训嵌入到各类教育体系之中,帮助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充分享受数字治理带来的红利。二是针对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和App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从界面设计到功能引导进行全方位改造,积极开展“手机课堂”培训、银龄互助科普活动和“智慧助老”科普活动等数字助老助残志愿活动。三是针对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群体,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利用数字技术和设备致富的技能;针对新成长劳动力等群体,加强数字技能培训,提升数字技能实训能力,加大投入举办“巴渝工匠”杯重庆市互联网信息技术职业技能竞赛、“智博杯”青年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创业大赛、“2022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进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的效率。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