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速写”重庆党史光辉历程在鲜活的晚明生活画卷背后“我们都很享受与书作伴的时光”
第008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速写”重庆党史光辉历程
在鲜活的晚明生活画卷背后
“我们都很享受与书作伴的时光”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7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速写”重庆党史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日志》出版
本报记者 韩毅

  1月1日,重庆市隆重举行庆祝西南解放大会;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10月1日,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碑名……近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日志》一书,由西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重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大决策等,融学术性、科学性和生动性于一体,为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历史提供了参考范本。

  记者翻开这本墨香犹存的新书,其以年为经、以事件为纬的史书编写方法,搭配历史资料图片,全面、系统、生动、立体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如“1月1日”,书中选取了1950年1月1日重庆市隆重举行庆祝西南解放大会的历史事件,并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各界群众12万余人参加大游行。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出席庆祝大会”的场景。“6月18日”,书中选取了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大会举行的事件;“7月1日”,选取了1952年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这一事件,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完全采用国产材料建造的第一条铁路”;“10月1日”,选取了1950年10月1日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碑名的事件;“11月27日”,选取了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制造一一二七大屠杀惨案的事件。

  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是《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日志》的编写作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刘华称,该书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和大历史观,以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大决策、党和国家领导人涉渝重要活动、重大建设成就、典型英模人物六个方面,系统梳理和精选了重庆党史上的大事、要事,共计400个条目,搭配了历史资料图片245幅。

  每个条目内容200字左右,不仅契合全媒体时代人们浅阅读的习惯,且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既简略勾勒出所反映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基本情况,又简要述评其来龙去脉和重要意义,做到历史叙述简短而不简单,历史解释既能分析又能综合、既总揽全局又深入机微,体现了党性与科学性、严肃性与生动性的统一。

  据介绍,该书是《党史上的今天·重庆》的“升级版”。2021年,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在《重庆日报》、重庆卫视新闻联播等媒体平台特别推出的《党史上的今天·重庆》专栏,连续刊播党在重庆的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重庆的殷切关怀,影响深远的重要会议、重大决策,以及各个历史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等,全面、系统、生动、立体地展现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该专栏推出后,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成为我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宣传的一大亮点。

  “为更好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我们将该专栏刊播的条目整理成了《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日志》,再附以历史资料图片,正式出版。”刘华称,这既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庆党史宣传成果的展示,也为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历史提供了基础性和普及性读物,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在总结历史和开创历史的统一中,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规律,奋力书写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