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抓好三项重大任务中展现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勇于追求崇高思想境界让艺术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增色添彩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第010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努力在抓好三项重大任务中展现担当作为
新时代青年要勇于追求崇高思想境界
让艺术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增色添彩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7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

让艺术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增色添彩

余晖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奋力书写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篇章,并将其列为我市未来五年的“三项重大任务”之首。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艺术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方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艺术工作者应抓住机遇、因势利导、乘势而为,让艺术服务于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用社会美育浸润民众艺术素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首先是要培养人民的审美能力。在全社会开展美育教育是一项前提性的工作。美育作为培养人认识美、爱好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通过审美活动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人民群众的美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才能激发他们内心对美的自觉的需求动力。艺术工作者要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到群众中间去开展社会美育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美育资源,善于从世界优秀文化中汲取美育养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发挥美育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审美素养。艺术院校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要不断转换职能,主动将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相结合,承担起社会美育的责任,走好新时代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新征程。

  创作更多更好的艺术产品服务人民。多出作品、出好作品,是艺术对时代发展最好的注脚。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艺术需要,对艺术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坚持创作为了人民、创作围绕人民、创作成果由人民评价,是我们党的文艺思想的核心和原则,也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文艺事业上的重要体现。艺术家要用手中的笔墨等工具,记录和描绘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踔厉奋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姿态,更好地用艺术创作展现信仰的力量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二要涵养高超的艺术水平、精湛的创作能力。艺术家要耐得住“十年磨一剑”的寂寞,用心用情用力提升艺术造诣,不断推动艺术发展创新,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用艺术引领城市更新提升。高品质生活,必然要求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城市更新提升中,需要保留历史和文脉延续的精神家园。艺术引领城市更新提升成为广受欢迎的全新选择,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一是微改造、低成本。艺术可以通过非常规的改造方式,利用旧城中的废弃材料变废为宝,以微小的切口介入旧城更新,实现小成本、大收益。二是人民性、普惠性。艺术可以唤醒旧城中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激发居民参与改造身边居住环境的热情,实现居民成长和环境改善的双丰收。三是泛美育、新价值。艺术介入旧城更新后,旧街区变成一个“无边界”的大众美术馆,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美育教育的学校,有利于提升市民审美品位。艺术“活化”城市老旧街区,将老旧街区打造成网红打卡地,既美化了居民居住环境,又解决了居民的营生问题。如重庆九龙坡区黄桷坪涂鸦艺术街的建成,彻底改变了黄桷坪破旧的城市面貌,整个街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艺术在实现农村高品质生活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现实生活中,艺术一直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四川美术学院在北碚柳荫镇、璧山莲花穴、酉阳花田乡等地进行的艺术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艺术通过活化、美化、产业化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服务。一是为乡村铸魂。通过艺术活化各地乡村自身的传统文化资源,重塑乡村的精神世界,艺术性地将乡情、乡愁等情结融入乡村建设,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让村民精神面貌有了极大改善,整个乡村焕发着勃勃生机。二是为乡村塑形。艺术家结合乡村的自然风貌,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用艺术改造和美化村民院落、公共空间及庄稼地,让乡村风貌焕然一新,把乡村变成许多城市居民流连忘返的旅游打卡地。三是为乡村赋能。艺术家不断探寻与不同产业融合,通过餐饮住宿、特色游览、文创产品等项目,形成“文+艺+旅+商”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把乡村打造成新的旅游目的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本文为市中特中心重点委托项目:2021ZTZD22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