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重庆乡村建设行动的路径思考以数字技术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以法治思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健全应对区域重大突发事件机制的对策
第008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推进重庆乡村建设行动的路径思考
以数字技术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
以法治思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健全应对区域重大突发事件机制的对策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6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政参考

以法治思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潘海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当前,受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重大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载体,必须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以法固链”,当好压舱顶梁“主力军”。国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离不开法治赋能。增强法治意识“固链”。要按照“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企有机统一起来。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把维护国家安全融入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补齐、提升、完善全过程各环节,争当产业链供应链“链主”和“龙头”,实现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发挥制度优势“固链”。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国企作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重要载体,必须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发挥规模资源优势和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在寻源采购、履约供应、运行维护等关键环节,通过多点布局、拓展网络、依法保畅,提高反应处置速度,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和疫情防控等带来的供应异常波动。挖掘法治人才“固链”。没有一流人才,就难以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和安全稳定。要依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加强高端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的培育,加大企业法律专业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建立专门法务部门,提升尽职调查、政策咨询、战略谈判等法律服务水平,提供项目、股权、并购重组等领域专业法律支撑。

  “以法强链”,争做创新驱动“先行者”。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第一动力,需要法治的引领、规范与推动。用法治锚定创新方向。以法律制度的指引和硬约束,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高端和前沿,在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基础坚实的领域,补链强链。在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新材料等具有未来产业特征的领域,加速突破。在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锻造“杀手锏”,练就更多“独门绝技”。用法治催生创新动能。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激活创新动力。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既要充分运用执法、仲裁、司法建立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撑起法治“保护伞”;也要严防滥用知识产权限制、排除竞争等现象发生,加强反垄断执法,寻求创新活动中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同时,以法治为规范纵深推进国企科研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勇闯创新“无人区”。用法治弘扬创新精神。构建有利于国企科技创新机制,综合运用后补助、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更多国企加大研发投入。同时,要更加深刻领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涵,完善尽职免责的容错机制,提高创新容忍度,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以法护链”,拧紧法治保障“安全阀”。依法治企是推动国企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法治应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重大决策“全程融入”。要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写入公司章程,切实发挥法律顾问和法务管理机构专业审核把关作用,确保章程依法制定、依法实施。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健全集体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配套保障制度,特别是做好产业链供应链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审查,既确保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又增强法律风险防范应对能力。人员监管“聚焦聚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将国企管理人员纳入了监察范围,推动国企又好又快发展。要聚焦“责与权”“人与事”“财与物”,采取穿透式监管,既确保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业,又严防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上失职渎职。风险防控“内外联动”。强化内部合规管理,健全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总法律顾问牵头、法务管理机构归口、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合规管理体系,及时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构建法律、合规、内控、风险管理协同运作机制。强化外部预测预警,发挥公证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开展法律风险专项调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端到端”“点到点”“门到门”各类风险的评估、识别、分析,编制应对预案。要敏锐地预见并精准地掌握不确定事件的影响程度以及发生概率,及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的备援、备份和补偿机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