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新时代文学新境界悦来,那片庄稼茶山晨韵一篇文章引来300万元投资桃林深处
第011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开拓新时代文学新境界
悦来,那片庄稼
茶山晨韵
一篇文章引来300万元投资
桃林深处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评论

开拓新时代文学新境界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何浩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80周年。作为一部“活着的历史文献”,《讲话》所体现的立场、原则、观念和方法,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具有跨越时空的独特价值和思想伟力,推动党的文艺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指引和激励着重庆文学朝向艺术高峰奋勇登攀。

  沿着正确方向,高扬新时代文学远大理想。《讲话》系统总结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经验,从根本上回答了有关方向、道路等重大原则问题,确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80年来,我们党正确把握时代主题转变,明确“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推向了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实际相结合,与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相贯通,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观察和解决文艺面临的时代之问,实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新境界,是推动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根本遵循。

  我们要将重温《讲话》与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方针原则、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自觉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持续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坚定新时代文学前进方向和正确道路,实施重大现实题材创作“讴歌”计划,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文学新作为,彰显文学新担当。

  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话》提出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工作的思想,重点强调“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阐明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文艺如何为人民群众服务以及在文艺工作中如何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等,对党和国家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发展了人民文艺的思想,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密切文艺与人民的联系提出新的具体要求。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他强调“人民是文艺之母”“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文艺为人民,作为我们党文艺思想的灵魂,始终贯穿于党的文艺工作之中,深深地镌刻在广大文艺工作者脑海中、融入血液里,成为文艺工作者从艺做人的自觉追求和终身守则。

  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这一本质,把充分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学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安排重点作家定点深入生活项目,走进社区治理、乡村振兴、智能智造、生态环保和疫情防控一线,从基层干部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在每一个鲜活个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中实现艺术积累,热情展现人民精神风貌,忠实记录城乡历史巨变,全景描绘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壮丽画卷,加入全国文学界投身伟大时代、讴歌人民奋斗的大合唱,共同分享新时代新征程上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遵循文艺规律,奉献更多优质精神食粮。《讲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此后又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集中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对文艺规律的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古往今来,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把握住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我们要不断探索和深刻把握文艺发展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文艺建设规律、党的文艺工作规律和作协工作基本规律,将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作协工作的中心环节,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持续挖掘重庆历史文化和优秀人文精神,赓续深厚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实施文学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积极营造宽容包容的创作环境,鼓励和支持观念、内容、形式、手段等全方位创新,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用跟得上时代的叙述话语、表现风格、艺术手法讲好中国故事、重庆故事,把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书写在巴渝大地上。

  《讲话》留下的历史足音,仍在新时代久久回响。在党的文艺思想指引下,我们一定能激荡起活力迸发的澎湃春潮,书写新征程生生不息的新史诗,开拓新时代文学事业的新境界。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