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鸣珂。受访者供图 |
恩来同志:
与你永别了!绝命书(长约四千字)已转卜克同志,想不难得悉。
日前群众革命斗争日益发展与扩大,反动的统治阶级对于领导革命的本党是要尽量摧残的!望你珍重,祝你领导中华革命早日成功!
四月十八日
——节选自《李鸣珂被难前给中央的信——对刘坚予、李卜克、罗世文等十人的介绍》
“砰!”1928年9月24日下午,初秋的山城天气凉爽,深受蒋介石倚重的国民党21军政训部主任戴弁,乘坐轿子途经如今的渝中区自力巷时,突然路边茶馆闪出三人,其中一人抬手对着戴弁后背就是一枪,正中心脏,戴弁当场毙命。
自己的心腹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当街诛杀,蒋介石大为震怒,致专电哀悼,责成刘湘“严缉正凶”。
“组织这次行动的正是我党隐蔽战线的传奇英雄、早期优秀军事指挥员、时任中共四川省委军委书记的李鸣珂。”6月14日,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杨湛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称。
李鸣珂烈士,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不竭的动力,舍生忘死投身革命,被捕后坚贞不屈、英勇就义,革命豪情可歌可泣,令人钦佩。
投笔从戎
书生成隐蔽战线英雄
“1899年,李鸣珂出生在四川南部县的一户农民家庭,求学时,他的老师曾赞扬他‘年纪虽小,犹有救国之志’。”杨湛称。
1922年,23岁的李鸣珂从四川省高等蚕业学校毕业,满怀信心地回到家乡四川省南部县,担任县实业所所长,立志兴农富民,改良社会。
他满怀热情地创办农业训练班,培训青年,创办农场、丝厂等,大力传播进步思想,却引起当地豪绅们恐慌,联名告他“宣传共产,赤化民众”,南部县当局遂将他免职。
他由此认识到军阀污吏作乱,实业救国之路走不通,只能用武力消灭军阀列强,才能实现富民强国梦。
于是,他弃文从戎,转入川军任职。1925年上半年,李鸣珂前往广东国民革命军熊克武开办的建国联军军事学校。到广州后不久,经吴玉章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进入黄埔军校第4期步兵科学习,与赵尚志、刘志丹等成为同学,受到周恩来、恽代英等老师的教诲,他的政治思想、军事素质都得到极大提升,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
1926年秋毕业后,李鸣珂出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教导大队中队长,参加了北伐,作战勇敢、颇具组织才干的他成为叶挺“铁军”麾下的一员干将。
翌年8月,李鸣珂参加南昌起义,奉命率部接应朱德领导的教导团。表现出色的他深得周恩来信任,被调到中央前敌委员会任警卫营长。
1927年11月,李鸣珂随周恩来辗转来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和中央特科工作。在十里洋场,李鸣珂机警地同敌人周旋,惩奸除恶,成长为我党“隐蔽战线一把尖刀”。
1928年,中共四川省委遭到严重破坏。为加强党在四川的领导,经周恩来提议,中共中央派李鸣珂回到四川,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兼军委书记,负责全川的革命军事工作并保卫省委机关的安全。
建保卫队
亲自带队击毙戴弁
1928年夏,李鸣珂来到重庆。按照周恩来“地下工作要机关群众化,负责干部职业化”的要求,他把妻子李和鸣、哥哥李祥如、妹妹李蜀俊从老家接到重庆,组成一个大家庭,做起小买卖,掩护地下工作。
彼时,地下组织被严重破坏,敌特叛徒活动猖獗。面对险峻的形势,李鸣珂经调查研究后,派人进入到川军各部,把原有的党员组织起来;又建立军警工作小组,争取中下层军警人员,建立起内线消息渠道。
同时,他成立了中共四川省军委保卫队(特工队),专门负责收集情报,制裁叛徒。保卫队队长由和李鸣珂一起到重庆的老部下刘默苏(化名李觉民)担任。保卫队共有4支手枪,是由川军24军第一师副师长张志和(中共地下党员)提供的,诛杀戴弁就是第一仗。
戴弁是蒋介石心腹,1927年4月,军阀刘湘发表“反共拥蒋通告”后,蒋介石将他作为特使派到重庆,担任21军政训部主任。戴弁一到重庆就设立特务委员会,收买、训练变节分子,大肆进行侦查搜捕审讯等特务活动,是“三·三一”惨案的重要策划者,双手沾满了革命者的鲜血。
李鸣珂与省军委其他同志研究认为,戴弁不除掉,将会给革命带来更大的危害。代理省委书记张秀熟听了李鸣珂的汇报后,同意了省军委的决定。
1928年9月24日下午,戴弁乘坐轿子途经如今的渝中区自力巷时,李鸣珂等人从路边茶馆冲出,其中一人抬手对着戴弁后背就是一枪,正中心脏,戴弁当场毙命。
蒋介石闻讯后大为震怒,致专电哀悼,责成刘湘“严缉正凶”。
随后,李鸣珂时常化装成商人或医生,奔波于成都、涪陵、江津、彭水、泸州等地,策动军阀部队,改造土匪,瓦解地主武装团练,先后发动了万源固军坝起义、双江镇兵变、旷继勋部兵变和涪陵武装起义等,并建立了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全川形成声势浩大、此起彼伏的武装起义高潮。
击毙叛徒
朝天门英勇就义
1930年3月,原在李鸣珂领导下工作的易觉先叛变投敌,被刘湘委任为特务侦缉队长。自3月下旬到4月中旬之间,在易觉先的出卖与缉拿下,中共在重庆的地下组织迭遭横祸,不少干部被捕牺牲。
此时,中央决定调李鸣珂任红6军军长。在李鸣珂奉命即将赴任前夕,中共四川省军委决定除掉易觉先这个心腹大患。
李鸣珂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带领人员搜寻叛徒行踪,寻机处决。
1930年4月17日中午,易觉先带领特务去江北城放生池(今江北嘴一带)破坏了中共江北特支机关,抓捕了特支书记刘森元,一行人正洋洋得意地乘船过河从朝天门码头上岸。
李鸣珂及助手邓文书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李鸣珂掏枪抵住易觉先腰部连打两枪,易觉先送医院后毙命。
不过,枪响后,敌人侦缉队和闻讯赶来的城防司令部士兵将二人围住,双方展开了枪战。终因寡不敌众,邓文书当场被捕,李鸣珂逃出包围圈后在附近的民房顶上躲藏了一夜。而敌人封锁各路要道,全面戒严。次日早晨,李鸣珂不幸被捕。
李鸣珂被捕后,坚贞不屈。1930年4月18日,他饱含深情地给周恩来写了诀别信,留下“祝你领导中华革命早日成功”的话语,传递出对党的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并给中共中央写下了对四川省委各主要干部的看法供参考,又分别给省委书记刘愿庵、省军委秘书李觉鸣(李鸣珂五弟)、妻子李和鸣等写了遗书。
李鸣珂在遗书告诫妻子要“好好教育孩子,准备给我复仇……你今后唯有革命”。
1930年4月19日,李鸣珂在朝天门码头沙嘴英勇就义,时年31岁。《国民公报》记录了李鸣珂牺牲前的英雄气概:“内有一犯,年约三十余岁,八字短胡,毫无惧色,沿途大呼‘共产党万岁’口号,如登讲演之台,闻系共产党著名首领李鸣珂……临刑连受五弹。”
当晚,党组织派人冒着危险将李鸣珂的遗体运走入殓,在他口袋中发现了一张纸条,上写着:“我心中含着许多悲愤,别了!别了!别了!许多朋友别了!许多士兵别了!许多工农及一切劳苦大众别了。我今天躺在血地上,切莫为我空悲痛,但愿对准我们的敌人猛攻!猛攻!”
“李鸣珂烈士以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投身革命中,英勇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杨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