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人行道完善提升,是重庆市今年15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截至目前,已完成人行道示范道建设240.2公里,占总任务的70%。江北区北滨漫行步道、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人行道等“新人行道”带来的变化,受到市民的普遍好评。
人行道是市民生活、出行、游憩的重要载体。然而,汽车时代的到来,导致机动车道越来越宽,停车位越来越多,非机动车道特别是人行道被挤占得越来越严重。部分人行道走不通、不安全、不舒适的问题,给市民出行带来困扰。一条好的街道,不能只关注车道。打造更多安全、绿色、有活力的人行道,是各界长期以来的呼声,也是市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人行道好不好走,看似是个小问题,若处理不好,就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造成意外事故。为此,重庆积极回应市民期盼,通过整治人行道设施、优化人行道空间、加强人行道管理,让人行道更加畅通、安全、舒适、美观,城市公共空间得到平等共享,更好满足了市民的出行需求,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一个城市的慢行系统是否完善,步行环境是否安全、便捷、舒适,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体验和观感,反映着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宜居程度。提升后的“新人行道”,完善了城市的慢行系统,改善了市民的慢行环境,将有效增强居民的绿色出行意愿,让人与环境的互动更加频繁,更多市民得以畅享城市山水人文之美。从这个角度看,完善提升人行道,是从小切口撬动城市品质的逐步提升。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美好的城市,一定是把“人”作为重要尺度的城市。完善提升人行道,正是按照“人”的需要,把空间还给“人”。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瞄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紧盯每一处细节,下足绣花功夫,从细微处发现问题、补足短板、提升品质,才能为市民创造更多高品质生活。在畅通城市交通主动脉的同时,保留一些人慢行的权利,正是为了满足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展现出城市的温度和人文关怀,在巧妙平衡矛盾的过程中,顺应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最好的街道既是令人欢欣的,又是实际可用的。它们充满趣味,并且向所有的人开放。它们包容陌生人的相逢,也包容着熟人间的偶遇。”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增加更多高品质人行道供给,丰富慢行系统“毛细血管”,不断优化出行环境,才能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