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本书,我充分感受到‘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具体沟通模式。”“非暴力沟通,让我们远离语言伤害,学会爱的沟通方式。”……当当网上,“百本好书送你读”活动推荐图书《非暴力沟通》已获得54万条评论,许多网友都表示从中学习到更加合理的沟通方式。
为何要向读者推荐这本书?这本书又有哪些亮点?5月16日,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非暴力沟通》的荐书人、西西弗书店商品管理中心副总经理谢毅维。
8个字教会人们如何沟通
重庆日报:有读者称,《非暴力沟通》中的很多话都能给人一些指导性意见,并受益匪浅。您为何要推荐这本书呢?
谢毅维:沟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中国有句古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意思是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带给人很大慰藉,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则会刺伤人们的心灵。可见,学会沟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多么重要。
我在书店工作,经常要关注各类图书销售榜单。历年的畅销图书中,一直不缺乏教人沟通的作品,但其中很多书比较空洞,书中提到的建议并不容易应用在生活中。
在我看来,《非暴力沟通》比较特别的是,它围绕着“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8个字展开,无论是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是在处理自我情绪的过程中,这8个字中蕴含的哲理和力量都会让读者的情绪平复下来。可以说,这不是一本空讲理论的书,同时也指导我们的实践。因此,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被推荐的价值。
在模拟对话中领悟沟通技巧
重庆日报:当当网上,《非暴力沟通》已获得54万条评论;豆瓣上,这本书获得了8.4的评分。在您看来,这本书有哪些精彩之处?
谢毅维:《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1934-2015),是一位心理学家、作家和教育工作者。他经过近50年的努力,使得“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成功应用在组织管理、家庭和学校教育、争端斡旋和心理问题康复等多个领域。
作者从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最常见的对话场景出发,以角色代入的方式,通过大量互成对照组的模拟对话,让读者可以很好地进行思考换位、产生共情。又因为译文语言风格非常平实,读者阅读这本书时,犹如面对一位谆谆善诱的导师,一边讲述着生活中的案例,一边以思辨的态度细致剖析着人们语言习惯中的弊病,让人收获很大。
我认为,“非暴力沟通”的魅力在于,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和沟通对象之间情意相通。据我了解,在世界各地,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通过它改进工作,它的应用可谓非常广泛。
在不断练习中学会“非暴力沟通”
重庆日报:阅读完这本书,您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谢毅维:书中的案例,大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较于学习和掌握一些具体的沟通技巧和方法,这本书带给我更大的启发是让我懂得自省和反思。
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速,城市中个体的孤立感也难免会加重。“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方法,也是在提醒人们“让爱融入生活”,让每个人实现既丰富他人生命、也更加欣赏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
“非暴力沟通”的方法,需要我们不断练习。当我们熟练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沟通时,我们会发现与领导或是同事的沟通顺畅了很多,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自己的犯错几率;我们还会感受到和自己的家人沟通的时候舒服多了,家庭氛围也会更加融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