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重庆已启动和实施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试点示范项目50个,涉及居民约3万户,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26.47万户,直接惠及群众约93万人。老旧小区的改造,顺应了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期盼,也让老旧小区居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老旧小区既影响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影响居民的幸福感提升。一方面,一些老旧小区的房屋存在墙壁掉漆、漏水、隔音效果差、无油烟管道、无电梯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居住体验和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一些老旧小区因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公共服务配套欠缺,居住环境较差,给居民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并由此产生“大龄子女婚嫁难”“留守老年人扎堆”“物业增值少”等诸多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这些都给居民造成一定的困扰和烦恼。也正因如此,群众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意愿十分强烈。
长期以来,老旧小区不仅是一些居民心中的痛点,也是城市治理的难点。老旧小区,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开发较早,存在“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的问题,既影响城市形象,也不利于城市治理。当前,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都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推进,这对老旧小区的居民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利好。但老旧小区点多、面广,每个小区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如何改造提升,考验着治理智慧与治理水平。
无论如何改,最基本的是要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这既包括小区建筑物的外立面美化改造、室内功能修缮,也包含加装电梯、无障碍通道等适老化、便民化改造,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的有机更新,文体设施、园林绿化、停车位等空间配套的完善,以及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等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只有让老旧小区的面貌由内而外焕然一新,与现代化的城市融为一体,极大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才能让生活其间的居民更好地融入城市主流生活,更加坚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信念。
其次,既要重颜值的改变,也要重内涵的提升。老旧小区的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关部门要利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机会,补齐服务短板和历史欠债。如出台政策鼓励、支持老旧小区居民协商共治,帮助无业委会、无物业管理的小区成立业委会、引进物业服务,通过基层自治,帮助老旧小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改造、自我更新的良性循环,建立老旧小区长效治理机制。
借助外力支持,实现自我更新,才能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收获“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