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臂猿凭着独特的本领在原始森林中尽显王者风范。长臂猿的魅力不仅源于其奇特的身体构造和卓越的行动能力,更在于其充满智慧的生活哲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科考人员的描绘下,我们得以一窥长臂猿的神秘世界,感受它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当我们仰望长臂猿在树梢间游荡歌唱时,不禁感叹: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精灵,更是我们地球家园的珍贵财富。
“路”在树上的树栖动物
长臂猿是灵长目一科动物的通称,有4属16种,体长43~54厘米,雄猿通体黑色,头顶部的毛向上生长,形似黑冠;成年雌猿身体呈现灰棕黄色,头顶部黑褐色;幼猿不论性别都是黑色。雌长臂猿妊娠期为7个月,每年1胎,每胎产1崽。长臂猿的寿命一般可达到30余岁。
长臂猿在我国共有5种,分别是白眉长臂猿、白掌长臂猿、白颊长臂猿、黑长臂猿和海南黑冠长臂猿。前4种居住在云南的原始森林中,后1种生活在海南岛的原始森林中。它们是我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均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生境建设,保护长臂猿走出濒危境地。
长臂猿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它们喜欢家族式小群体生活,一个家庭包含一对夫妻及其子女,通常是3~5个家庭成员,最多也不超过6个成员。因为长臂猿的成熟期比较长,所以家庭关系比较稳定,成员之间友善相待,互帮互助。尤其是作为家庭首领的父亲,尽职尽责,是一个勇敢的防卫者,保卫着领地中供家庭妻儿使用的嫩叶、花苞和成熟了的果实等。
长臂猿是典型的树栖动物,它们的生活离不开树。原始森林造就了它们“臂行”的本领,有人称其为“树行”,因为它们的“路”就在树上。
长臂猿若是离开了树枝,在地面上行走很难保持平衡。因此,当长臂猿在地面或藤蔓上行走时,它们会将双臂上举以保持平衡。科考人员对此也做过测试,他们想办法将长臂猿引到树下来,发现它们那两条极短的后腿几乎没有行走的功能,就像刚学走路的婴儿,不断地摔跟头,东倒西歪,前进的速度和啄木鸟在地上行走的速度差不多。
悠荡前进像荡秋千
仅听长臂猿的名字就可知晓手臂长为其独有的特点。那么,长臂猿的手臂究竟有多长呢?有这样一组数据:长臂猿的手臂比身体躯干长,占其身高的三分之二以上,臂长约为腿长的两倍。
手臂长既是身体的特点,也是它们行动的优势。因为,它们靠此形成了“臂行法”,成为独具优势的本领。行走时,只见长臂猿两条长臂攀着树枝,像“荡秋千”似的,很轻松就游荡过十来米,这种两臂交替摆荡的行走方式速度极快。
为证实“臂行法”的速度,科考人员选择啄木鸟的飞行速度与其进行对比。在长臂猿和啄木鸟经常活动的原始森林中,科考人员划定了一段距离,分别对“臂行”和“飞行”速度进行了多次测试。根据完成相同距离的时间进行多次比较,都是长臂猿先期到达2公里测试“行程”的终点。由此得出结论:长臂猿的臂行快于啄木鸟的飞行。
实际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故事发生。一只长臂猿手指弯曲轻握树枝,双臂交替摆动,将身体抛起腾空,在悠荡中前进,但就是在这悠荡前进的过程中,它竟然能徒手抓住飞行中的小鸟。
喜欢合唱的“树上歌手”
长臂猿的运动优势全在树上,就连唱歌也要吊在树上,因此被称为“树上歌手”。长臂猿对于唱歌这件事不仅仅是喜欢,而且有一定目的,或是互相联系,或是表达情感,或是对外显示存在,以此作为外来者不要入侵的信号。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时,长臂猿会发出“呜喂”“呜呼”“吼吼”等不同的声音,以此来传递信息。
长臂猿唱歌时不仅声音嘹亮,而且形式多样,有独唱、二重唱、大合唱。独唱一般是由雄性成年者来唱,二重唱则是雄雌搭配来唱,大合唱最有气势,每个成员都要参加,而且有着明确的分工。成年雄性长臂猿一般担任领唱,成年雌性长臂猿伴有颤音的共鸣,亚成体长臂猿负责迎合。它们的歌声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山谷。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