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之王百日菊品柚黄葛古道悠悠情爱到深处橘子红了雾读书的时机老榕树
第08版:巴渝文学
上一版   
花朵之王百日菊
品柚
黄葛古道悠悠情
爱到深处
橘子红了
读书的时机
老榕树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山那水

黄葛古道悠悠情

赵瑜

  诗人朋友高建最近作了一首歌《黄葛古道》,“黄葛树,黄桷垭,晚风晓月酒旗斜,古木连空云是家,黄葛古道走天涯”,曲声古韵,意境空灵,很是动听。歌声袅袅,忽然想起我的外婆从前就住在黄葛古道上的黄桷垭老街。

  黄桷垭,重庆著名的南山风景区所在地,从上新街前驱路一个路口,经黄葛古道向上,半个小时就能上到黄桷垭老街。爬黄葛古道是重庆人的传统春游活动,但知道它历史的人,并不多。

  这条古道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起于海棠溪水运码头,一路西行可达云南、缅甸,有着800年历史,曾是历代川黔商贾的必经之地。古道磨得乌亮的青石板上,走过贩盐贩茶的马帮,走过辗转于川黔两地的客商。作为“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货物由川江航道而来,经黄葛古道入黔、入滇,而西南运回的茶叶也由这里到达川江航道销往全国。

  遥想几百年前,这条路上应该发生过不少故事。例如涂山窑的运输。涂山窑,是古代中国西南部较有代表性的仿福建建窑系黑釉民间瓷窑,是重庆本土唯一经学界命名的古瓷窑。它起于北宋末年,跨整个南宋,消亡于元初。以烧制黑釉瓷为主,其中烧制黑釉执壶颇多,且质量上乘,不少可称为宋瓷精品,这在四川盆地乃至全国宋代诸窑中,并不多见。我的高中历史老师、南岸作家杨延贵考据道:川东北的商旅由望龙门过江,南岸龙门浩(上新街)上岸,沿黄桷古道上黄桷垭,一条经南泉接綦江大道,通往贵州,一条经凉风垭、长生桥至南川,入贵州……古道上,马铃儿叮当,为那些远行的驿夫、商贾、文人墨客带来一丝安慰,一些快乐,留下了长亭短亭的神韵。所以,古道上艺术流芳、耐人追寻。

  古道历经千年依然挺立,海棠溪敦厚街经黄泥岗到黄桷垭段的路基保存较好,旧迹遍布,可寻昔日繁华踪迹,残破房舍,留下历史的尘埃。古道边,岩石上,两处无字摩崖神秘十足,石鼓大象、石鼓貔貅做成的石墩更让古道增添了几分韵味,一路风光甚美。还有农夫叫卖清明菜、蒲公英、野葱头,绿茵茵的,鲜嫩嫩的;也有手艺人做的糯米棕子、糍粑块、老咸菜,是城里人稀罕的好东西。在垭口那棵冠如巨伞的老黄葛树下歇个脚,喝一杯“茶水婆婆”送上的清冽的老荫茶,就到老街了。

  老街修葺一新,流光溢彩。除众多名人故居外,街上还有我妈妈的祖屋。她少年时代住在那儿,是著名作家三毛的邻居。妈妈常常跟我女儿说:“我小时候呀,背个背篓去古道上打柴,山上哪有路哟,到处是坟包包,那么高的山岩岩,跳下来,松枝划破了衣服,回到家就被大人骂。”“一挑牛皮菜,从黄葛古道担到上新街去卖,长长的石板路,要走好久好久,一个来回,脚就起疱了。”“有钱人出门都坐轿子,没钱人只有走路。”“11号公共汽车,知道不,就是两条腿!”

  女儿幼时只是当故事在听,还会建议:“打的去嘛,羚羊车。”

  这样想来,黄葛古道还是我祖辈的谋生之路、开拓之路。我家的根基,就扎在古道的青石板下,血脉像黄葛树树根一样,繁衍、传承、一代又一代。

  “千年黄桷垭,一道通古今。”时代变了,换了新颜——黄葛古道经南岸区委区政府修缮,充分尊重、保护、发掘、弘扬历史文化,按照两江四岸核心区山城步道建设的要求,已提档升级完成建设。目前,步道修复、植物补植、风雨亭、景观小品建设已完成,并利用原有布局打造了风雨亭、古道驿站、玩童古风园、宋风廊亭等设施,重现古驿道传统韵味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每年的3月,古道一路繁花,有白玉兰,高高的一树花朵特别抢镜,冰清玉洁的硕大花瓣,努力绽放,华美得耀眼;杜鹃也开始一丛丛铺开了,常见好养的花儿,在山上就如燎原星火般漫山乱开,红红火火的,兆头大好;桃花梨花一起赶趟儿。桃花粉嘟嘟的,那颜色看着总让人想起少女的腮红。总能看到逛步道的人人手一束桃花,老的小的,都喜气洋洋,走桃花运桃花运。梨花则低调得多,在古道旁白茫茫一片,它是最适合在月下或雨后观赏的花朵,对着满树飞雪,文人们欣欣然吟出一首首好诗来。

  古道边开得最声势浩荡的要算樱花了。樱花开的时候,重庆的春天彻底来了,可以轻灵地穿着鲜艳单衣在花下徜徉比美。樱花花瓣累累,厚重肉感,如云似霞,华丽绝决,仿佛发了狠地要夺整座山的花魁。人们几张照片一拍,就顺势在那暖暖的阳光下、浓浓的花香中一躺,什么烦恼都忘记了。

  高建歌中唱道:”出发!我是一匹唐朝的马诗年华。回家!我是一匹千年的马白了发。出发,下雨啦,下雨老树发新芽。回家,下雪啦,下雪南山有梅花。” 黄葛古道悠悠情,这条走过了我家四代人的路,这条沉淀了近千年巴国灿烂文化的路,这条正成为新的重庆文化地标的路,越走越舒心,越走越顺畅。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文联)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