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多地经历了断崖式降温。随着此轮降温,身体会随着室外的温度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如本身身体存在不适,就可能因此引发疾病。
气温骤降容易让心血管疾病钻空子。主要原因在于气温骤降,引起身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促进血管痉挛和收缩。对于有基础冠心病的患者,原有疾病可能会加重,如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心肌梗死发生可能性增高。有心脏基础病变的患者,心衰发生率可能增加。再者,可能引起血压增高,且波动明显,脑卒中发生率也会增加。
气温骤然降低还会增加呼吸道的压力。人的上呼吸道一旦受到寒冷刺激,会使呼吸系统黏膜的穿透性降低,毛细血管收缩,免疫物质分泌减少,从而导致呼吸道的抵抗力减退。尤其要注意支原体肺炎叠加其他的病原体混合感染,避免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天气转凉的时候也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低温的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所以,本身有胃病的人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
天气变化、潮湿受凉还会导致关节炎疼痛加重。膝关节是人体的主要负重关节,滑液是关节间的液体润滑剂。人体膝关节约含有0.5毫升滑液,滑液的黏度与黏蛋白的含量有关。当气温下降时,滑液中的黏蛋白含量增多,便增加了滑液的黏度,从而影响关节的活动。
除此之外,气温降低还会给颈部带来影响。由于颈部本身没什么脂肪,受凉会使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因此,应注意加强保暖防护,尽量避免与冷空气直接接触,谨防气温骤降带来的健康危害。
做好保暖,特别是遇上大风降温天,脖子、腰肾、脚踝三个部位尤其要避免受凉。
夜晚关好门窗,以防风寒侵袭,白天可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如出入人多场所,建议佩戴口罩。天气寒冷,呼吸道抵抗力减退,加之最近一段时间,除了支原体肺炎感染、流感之外,细菌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等也处于高发期,因此佩戴口罩可以起到防护作用。
冬季气温骤降对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的人群影响最大、最明显。相比普通人群,上述人群是容易受寒潮影响的敏感人群,应注意及时添加衣物,尽量减少外出。
此外,寒潮天气时,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适度增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关注天气预报,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