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峰汛)11月11日,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并同时举行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妇女儿童青少年婚姻家庭心理健康论坛暨青少年儿童心理中心、睡眠心身医学中心学科建设论坛。
据了解,本次会议邀请了妇女儿童青少年、婚姻家庭、睡眠、心身医学领域的专家共聚一堂,就新时代下大众和专业人士都关心的热点心身健康话题等进行研讨,旨在全方位搭建相关成果展示、交流、合作与成长的专业平台,以提升专业人士的相关学术水平及对大众进行健康知识科普。市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精神心理与睡眠心身相关工作者、心理学爱好者等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胡华发表了讲话。她指出,协会旨在团结重庆市心理卫生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各界科学工作者,推进行业规范的建设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她对协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表示,协会会继续集中各界有生力量,服务社会,促进妇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前主任、重庆优眠医学中心业务总院长蒙华庆以“祛除女性心中阴霾的良策——女性抑郁症治疗规范与艺术”为题进行了讲解。“《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女性情绪困扰相比男性更为突出,抑郁症、焦虑症患病概率为男性的1.3~3倍。”蒙华庆解释,这受到女性个性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女性在青春期、月经期、围产期和更年期均为情绪障碍发生的高危期,这些时期中的共同核心因素就是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发生大幅度波动。”此外,蒙华庆就女性情绪障碍的临床特征、女性情绪障碍的治疗规范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帮助现场心理卫生工作者更好地为女性患者进行诊疗。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周新雨以“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诊疗规范与挑战”为题,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现状、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致病因素、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国约有3000万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每年因抑郁自杀的未成年人人数高达10万……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负面生活事件、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集体主义倾向等都是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此外,周新雨强调了精神疾病诊断中客观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寻找一种生物标志物,如色氨酸、蛋氨酸、肌酐、嘌呤等,而不是仅依赖行为症状和表征,这可以提供一种更精准的诊断手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邱海棠以“从客体关系看女性成长”为题做了讲解。她用宋代词人李清照的故事为例,讲述了李清照身上独有的女性魅力,引出了女性成长的重要性。邱海棠表示,从婴儿到少女再到母亲,是一个依恋关系的循环。“依恋模式的建立尤其重要,在婴幼儿期,婴儿依赖父母的照顾和关注,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成人关系中,伴侣之间的依恋关系使得双方能够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
同济大学医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赵旭东以“儿童抑郁症障碍诊疗中的系统式思维与方法”为题,讲述了抑郁障碍的系统观、理解和干预家庭互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的应用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这也让真正的抑郁症患者的处境变得艰难。有些人只是在一段时间内产生了抑郁情绪,有些人则是双相障碍中的抑郁发作。”赵旭东表示,把握抑郁症诊疗的尺度非常重要,要坚持系统思维下的心身医学模式,才能真正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心身健康发展。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系主任杨东做了主题为“早期心理健康对个人成就的影响”的演讲。“童年不幸福、遭受虐待等会改变大脑发育的轨迹,从而影响涉及检测、情绪调节和奖励预期的感觉系统、网络架构以及神经环路。”杨东强调了早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讲述了“讨好型小孩”“戒备型小孩”“叛逆型小孩”“自卑型小孩”的区别。他表示,相对于非延迟满足的孩子,延迟满足的孩子在参加工作后,把握机会的能力更强,有更好的意志力,个人成就更高。
专家讲座后,现场还开展了“融合、创新、发展——‘医校家社’共促青少年儿童家庭心身健康”“校园心理健康与心理危机干预”“青少年睡眠心身健康的长效管理”等分论坛活动,以满足专业人员和社会大众的多层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