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是冬季的开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始建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已过,正值初冬,这些食物在寒冷的冬季不可错过。
枸杞。中医认为,枸杞归肝、肾经,立冬后吃点枸杞能很好地补肾气,平补阳气,养血益精。现代研究表明,枸杞含有大量胡萝卜素、维生素、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和磷、铁等营养物质。但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不要吃。
栗子。栗子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较少,还含有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相同重量的熟栗子仁与熟米饭相比,栗子提供的热量与蛋白质差不多是米饭的2倍。因此,栗子比米饭饱腹感更强、血糖反应更低、耐饿时间更长。不过,板栗不好消化,一次别吃太多。
红薯。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会在肠道内吸收大量水分,促使食物软化推动粪便通行。红薯几乎不含什么热量,低脂肪、低热能并且饱腹感强。但吃红薯也有禁忌,由于红薯含糖量高,空腹吃会使人产生大量胃酸,当胃酸过多时会刺激胃黏膜从而导致反酸,让人有烧心的感觉,所以不宜空腹食用。
山楂。冰糖葫芦在冬天很受欢迎,而最常吃的就是山楂做成的冰糖葫芦。山楂虽然富含维生素,有助消化、有益肠道健康,但是别空腹吃。因为在空腹状态下吃山楂,特别是本身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会加重胃肠道不适。
白萝卜。冬天大家缺乏足够的锻炼,加之进食增多,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甚至便秘等症状,而白萝卜能促进人体消化,因此吃点白萝卜能避免消化不良。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白萝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脾胃虚弱的人、哮喘患者最好不要经常吃白萝卜。
白菜。进入冬季,大白菜依旧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家常菜。大白菜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含有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因为不含胆固醇、脂肪,含糖低,所以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都可食用,另外因为钾的含量高,常食用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帮助。但大白菜性偏寒凉,胃寒腹痛、大便溏泻及寒痢者不可多食。
冬季除了可以常吃这些食物之外,在生活中也应注意这些养生知识。
起床要缓。冬季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期。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中老年人在每日起床时,要以“缓”为要,牢记这3个“半分钟”:醒来后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慢慢起来坐半分钟,再将两条腿下垂在床沿边等半分钟,再站起来走动。
吃点“白食”。立冬后,北方开始供暖,南方多使用空调,环境愈加干燥,许多人的皮肤变得干燥、皲裂、脱皮,出现瘙痒的症状。对此,除了要及时涂抹油性的润肤霜外,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内“润”着手。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解决冬季皮肤瘙痒等问题要从肺入手。常吃白色食物,如银耳、花生、白果、山药、百合等,能健脾润肺、养血润肤、缓解干燥。
加一杯水。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再加上使用供暖或空调蒸发量大,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进而诱发脑卒中等意外。可以晨起和夜间各喝一杯温水,小口喝下。
多晒太阳。我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常晒太阳能补充人体阳气。清代著名养生家曹庭栋提出“背日光而坐”,此法尤其适用于老年群体的健康保健。